当前位置: 首页 > 市政府 > 新闻发布会
济源示范区第七场“争创全省最优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来源: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 时间:2022-04-18

  为加大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宣传力度,全面系统介绍济源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按照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安排,2022年4月15日下午16:30在济源示范区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七场“争创全省最优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 

  周奎明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 

  成济源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富胜 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党组成员、营商办副主任 

  主持人 

  陈慧滨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电影局局长 

   

  陈慧滨: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示范区第七场“争创全省最优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一流的政务服务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服务和生态环保与营商环境紧密相关。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 

  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周奎明先生 

  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成铖先生   

  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党组成员、营商办副主任王富胜先生 

  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请周奎明先生介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周奎明: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 

  衷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示范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示范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是本轮机构改革新成立部门,主要承担贯彻落实国家、省和示范区关于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示范区“数字政府”规划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政务信息系统规划建设,提出项目建设意见;统筹数据资源的归集、管理、分析和应用工作,协调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规范和开放共享,协调服务大数据产业发展;统筹管理政务云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等;统筹推进示范区“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组织协调示范区政务服务环境优化和评价工作、示范区政务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和示范区行政审批改革以及审批服务便民化等相关工作。 

  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围绕解决企业群众办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要求,以“滚石上山、去不留行”的工作态度,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示范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示范区政务服务效能有了明显提升和改善。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大厅20202021连续两年被省大数据管理局评为“政务服务大厅管理先进单位”;在2020年河南省全域营商环境评价第三方测评中,政务服务指标全省第八位,较2019年排名第18位前进了10个位次。 

  一、建好两平台,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努力打造办事不求人的政务服务环境。线上不断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各部门业务系统融合互通,数据信息共享互用,打造应用集成、界面规范、信息共享的线上标准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全流程网上申办。线下打造标准化的政务服务大厅,规范设置咨询导办、“有诉即办”、“一件事一次办”、老年人服务等功能区域或窗口;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免费邮寄、“好差评”以及领导干部“进大厅现场办公”“跟随群众跑一次”等服务制度;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文明服务承诺践诺、“优质服务窗口”和“优秀服务标兵”评选等活动,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窗式、一站式标准化服务。“三级三十二同”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印发《济源市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办法》,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标准化,实现市镇村同一事项的编码、名称、类型、依据、条件、表单、材料等三十二个要素相同,2782个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二、开展“八办”服务,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打造“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的政务服务环境。开展政务“八办”服务(“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掌上办”、“一件事一次办”一、“马上办”、“就近办”、“全市通办”、“跨省通办”)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以“部门为中心”向“企业群众需求为中心”转变,推动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目前,全市2543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1475个政务服务事项可以“马上办”,246个政务服务事项能够“跨省通办”;通过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2500余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就近申办”“全市通办”;企业开办、企业注销、水电气暖过户等30个高频“一件事”实现了线上办理;行政许可类事项办理承诺时限在法定基础上压缩了85%

  三、多措并举,优化政务服务效能,打造“全程有保障”的政务环境。一是数据赋能减材料。全量完成责任清单内110个电子证照模板制作和各部门129电子印章的制作,并与省平台实现数据互推共享。强化电子材料应用,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电子证照和电子材料等可以作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依据,企业群众已提交电子材料的,部门不得要求企业群众再提交纸质材料,为企业群众办事减材料、减跑动提供基础。二是告知承诺减证明。公布第一批87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清单办理有关事项,进一步梳理容缺受理审批事项和推行告知承诺制,解决企业群众办证多、办事难、多头跑等问题。三是政务服务“不打烊”。将政务服务从“5X8”向“7X24”延伸,在市民之家AB区建成7X24小时综合自助服务区,整合税务、公积金、不动产、市场监管等部门自助服务机,为企业群众提供7X24小时“不打烊”服务。四是群众企业来评价。政务服务好不好,企业群众说了算。深入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健全评价工作机制,做到评价范围、事项、对象、渠道4个评价全覆盖。强化结果应用,将“好差评”反映的问题,作为政务服务部门及工作人员年度目标考核和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五是有诉即办解民难。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有诉即办”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公开受理和解决群众、企业在大厅办事时遇到的“疑难杂症”,有效解决企业群众来回跑“办不成事”的问题,让“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为“办得成事”的终点站。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将聚焦省委、省政府“两个确保”和“实施十大战略”,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把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推动制度型开放的战略性基础工程”要求,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口,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坚持数据归集共享应用主题,打破数据壁垒,提升数智赋能,为示范区争创全省最优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大家! 

  陈慧滨: 

  谢谢周局长的发布,下面请成铖先生介绍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成铖: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衷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近年来,示范区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示范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以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服务便利度和企业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积极创新、狠抓落实,着力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质量多项数据达历史最好水平。2021年,济源示范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7.9%,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中PM10、PM2.5、SO2、NO2和CO等主要指标均达到了济源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全年PM10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低于省定目标10微克/立方米,全省并列第5;PM2.5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低于省定目标7微克/立方米,全省并列第6;优良天数为229天。二是全面整治,水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9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8.9%,其中黄河主河道3个断面水质常年保持为优。在全年共9次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中,济源8次位居全省前三名。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居全省前列。三是精准管控,土壤环境质量常年保持稳定。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试点,建立了全国北方石灰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技术示范基地;实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 

  通过不懈的努力,2022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济源示范区“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排名全省第六、居8个京津冀通道城市第一;示范区生态环境局等3个集体荣获全省“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集体,15名个人荣获全省“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表现突出个人。 

  二、精准施策,差异化监管,推动政策红利全覆盖 

  一是实施重污染天气精准管控。科学制定2021年重点工业企业绩效评级工作,由局班子成员带领分管科室分包相关重点行业,提供点对点帮扶服务,深入企业指导其积极申报环保绩效评级,对评定为A级和绩效引领以及涉及民生的108家企业豁免管控,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后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减排,最大程度减少对订单类企业的生产影响。二是实施差异化执法监管。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重大项目实行污染管控豁免制度,优化“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纳入正面清单管理的企业和以及达到环境管理规范的重大项目,减少执法检查次数或免于现场检查;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符合免予或减轻处罚条件的企业依法免予或减轻处罚,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帮扶。三是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管。通过车载OBD监控系统、黑烟车抓拍系统、遥感监测系统、走航车监测装备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已形成“点线面”结合、“常态化”监控和“异常排污溯源”的监控体系。 

  三、改革先行,助力发展,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按照“项目为王”工作导向,制定服务重大项目“十大措施”。通过实施小微项目环评豁免管理、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简化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内容、精简园区内建设项目环评内容、探索园区同类项目环评简化模式等十项措施,全力保障好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助力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健全常态化政企互动机制。自2019年8月以来,坚持每月组织召开“企业服务日”座谈会,加强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加强对企业“绿色化”改造的技术指导。班子成员作为首席服务员,借助“万人助万企”、“一联三帮”等专项行动,不间断开展走访调研,尽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助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三是积极推行信用修复制度。进一步规范轻微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制度,积极施行推行环境行政处罚信用修复,2021年完成43家企业环境信用修复工作,减轻了环境行政处罚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或次生影响。 

  下步工作中,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把企业办理业务全流程便利度作为衡量标准,把对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满意度作为改革取向,坚持对标一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协同推进的原则,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我的发言完毕,再次感谢大家! 

  陈慧滨: 

  谢谢成局长的介绍。 

  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提问现在开始。 

  请这位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河南日报的记者。许多群众和企业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过程中,有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一件事情一次办成,这样省时省心又省力,请问周局长,目前在济源能否实现一件事情一次办成? 

  周奎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一件事一次办”是王凯省长在去年10月份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万人助万企”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就推进下一阶段工作,作出的七个方面安排部署中的第一个部署,也是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根据示范区管委会领导要求,去年11月份即成立了“一件事”工作专班,建立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线上线下融合的工作机制,开始梳理企业群众关心的高频一件事,将需要到多个部门办理的多个事项,整合成企业群众眼中的“一件事”,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经过环节整合、流程优化,逐步实现从单个事项审批向为企业群众提供“一件事”全流程服务转变,从企业群众办事跑多个窗口向一个窗口“最多跑一次”转变。 

  目前,大数据管理局已建好一件事线上联办平台,首批包括企业开办、企业注销、水电气暖过户等企业群众关心的30个高频一件事已完成梳理配置,实现了线上申报审批;正在梳理配置自然人和市场主体生命周期一件事,预计今年6月份前能够落地实施。年底前,围绕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办件量较大的高频事项,再落地实施一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基本实现政务服务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 

  谢谢! 

  陈慧滨: 

  继续提问。请这位朋友。 

  记者提问:你好,我是东方今报记者。济源的镇、街道都设立有便民服务中心,请问周局长,能不能让这些便民服务中心更好的发挥作用,方便群众就近享受政务服务?  

  周奎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镇办便民服务中心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了进一步提升镇(街道)便民服务水平,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窗、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正在起草出台规范镇(街道)便民服务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镇办对便民服务中心进行规范建设: 

  一、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一是指导镇办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镇办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到市级大厅跟班学习制度,打造素质过硬、业务过硬的“全科型”便民服务队伍。二是规范服务大厅建设,统一便民服务中心的名称和标识标志,要求各镇办根据各自便民服务大厅实际合理设置6个功能区(咨询帮办区、业务窗口区、政务公开区、自助服务区、便民休息区、后台审批区)、2个(综合出件窗口、“有诉即办”窗口)、1条绿色通道、1个母婴室,并配齐饮水机、一次性纸杯、医药箱、雨伞、老花镜、手机充电器等便民设施。三是优化窗口服务,主要是规范窗口设置和窗口工作人员形象及服务礼仪,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 

  二、规范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一是推动事项管理规范化。指导镇办以权责清单为基础,根据《济源市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通用目录》,结合审批服务类行政职权下放情况,编制本单位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和村(社区)服务事项及帮办代办事项目录清单,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公开化、动态化管理,在实体大厅、门户网站及河南省政务服务网上同源公布。二是推动事项办理标准化。按照“三级三十二同”要求,组织区直各部门统一所有事项的受理条件、申请表单、申报材料、办理流程、办理结果、收费标准等基础要素,实现市镇村三级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结果、申请材料和基础要素标准统一。三是推动事项“集中入驻”。按照“应进必进”的要求,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门”集中。将户籍管理、劳动就业、养老医疗、人口计生、社会救助、残疾人服务、食品经营、个体工商户登记、农业农村服务、党团事务服务、退役军人服务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集中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四是推动事项“一窗通办”。指导各镇办设置无差别和分领域综合办事窗口,(公安、人社、医保、市场监管、退役军人服务等事项设置分领域综合办事窗口,其余事项纳入无差别综合办事窗口。)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 

  三、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制度机制。一是完善政务服务制度,指导镇办建立信息公开、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咨询引导、AB工作制、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延时预约、有诉即应、代办帮办、上门服务、订制服务、绿色通道服务、邮寄送达服务等服务制度。二是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要求建立完善人员管理、学习培训、考勤考核、奖惩和问责追究、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安全保卫等规范化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服务礼仪、工作纪律以及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考核工作。三是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和有诉即应、有诉即办机制,设置“有诉即办”窗口,建全“好差评”制度,广泛收集群众对服务的评价,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形成“发现问题、核实情况、整改提升”的业务闭环。 

  谢谢! 

  陈慧滨: 

  提问继续。请这位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法制日报法治与新闻的记者,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共享能够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请问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的周局长,济源的部门数据能否实现互通共享? 

  周奎明: 

  答:谢谢,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数据互通共享是影响我们一网通办的难点和痛点,也是我们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工作的重点。根据示范区智慧城市建设指导意见,大数据管理局以需求为导向,围绕数据归集、交换、治理,谋划建设了智慧城市数据中枢平台,通过汇聚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和社会各类资源,对多源异构数据源统一接入归集,统一编目,统一治理集成,构建形成了人口、法人、信用、证照等基础库和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等领域主题库,提供统一数据共享和开放能力,通过数据中台的建设整合数据孤岛,沉淀数据资产,快速形成数据服务能力,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服务化、服务价值化,发挥大数据支撑多部门协同服务的作用。目前,已制定并发布了第一、第二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已打通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积金、环保局、卫健委等多部门数据壁垒,汇聚各部门数据5600余万条,涉及教育、医疗、就业、婚姻、交通、税务、住房等多个领域,形成需求导向、多方参与、便捷惠民的信息服务供给体系,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助推产业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发展。 

  下一步,大数据局将进一步加大推进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共享的工作力度。一是开展普查,组织各部门对部门政务数据资源进行普查,摸清数据家底;二是梳理目录,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和管理制度,实现数据目录动态管理;三是强化对接,实现数据中枢平台与国家、省级数据交换平台对接,提升交换支撑能力;四是数据归集,依托数据中台,整合数据孤岛,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应上尽上;五是强化共享,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把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归集作为切入点,编制政务数据供需对接清单,确保应共享尽共享。在这里我希望全市各部门都能支持数据归集这项工作,也希望我们媒体能呼吁大家树立数据共享意识,形成全市数据共享的良好氛围。 

  谢谢! 

  陈慧滨: 

  提问继续。请这位朋友提问。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河南经济报记者。在刚才的发布中提到建立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制度,请问成局长,什么样的企业可以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对纳入正面清单管理的企业如何开展差异化执法监管? 

  成铖: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的企业要符合七个标准。一是环保手续齐全、环境管理规范,污染防治设施齐备且正常运行;二是按要求安装在线监测、用电监管、视频监控等设备,正常运行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三是按要求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环境信息公开情况如实、及时、完整;四是按照规定建设规范化排污口;五是单位使用的移动源符合相关规定,达到绿色运输的要求;六是环境守法状况良好,环境风险状况良好,环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近一年内未因环境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和近三年内未发生环境突发事件;七是经过生态环境部门一体化执法检查符合生态环境法律要求。另外,被评为绿色引领企业及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级企业,自评价、评级结果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直接纳入正面清单。 

  生态环境部门对纳入正面清单内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一是原则上不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二是被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列入环保专项行动、专项检查范围的,通过无人机巡检、走航监测、在线监控等非现场方式开展执法检查;三是对首次违法但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依法不予处罚。 

  谢谢! 

  陈慧滨: 

  提问继续。请这位朋友提问。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河南日报农村版的记者。生态环境局在优化营商环境中通过轻微免罚、行政指导的方式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请问生态环境局的成局长,具体哪些行为属于轻微免罚的范畴? 

  成铖: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为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环境局坚持依法行政和柔性执法相结合,制定了《关于减轻和免予行政处罚的意见》,确定了七大类15项具体的轻微免罚情形:一是建设项目未报批环境影响报告表,未批先建处于建设阶段,无项目生产工艺涉及的污染物产生,企业主动停止建设或者恢复原状的。二是建设项目未依法备案环境影响登记表,经责令改正后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备案的。三是建设项目已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已建成未经验收,建设项目已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经生态环境部门组织监测,污染物达标排放,经责令改正后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自行验收的。四是建设项目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已建成并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未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明显污染后果,企业主动拆除或者恢复原状的。五是除特定污染物之外,超标排放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倍数在0.1以内的。六是现场检查发现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未按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系近两年内首次出现此行为且经指出后立即改正的。七是违法行为持续时间短、污染小、及时完成整改的等情节轻微的情形。 

  实行轻微免罚以来,生态环境局共对200余个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同时积极开展环保行政指导帮扶,变环境执法“事后查处”为“事先服务”,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技术指导,引导企业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助力区域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谢谢! 

  陈慧滨: 

  提问继续。请这位朋友提问。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济源日报的记者。项目建设需要考虑环境容量和环境影响的相关问题,更需要环评审批,很多企业对此非常关心,请问成局长,我们是如何平衡环境容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环评审批程序能否实现优化简化? 

  成铖: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生态环境局通过综合实施大气、水污染防治工程,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等措施,深挖减排潜力,推进转型升级,腾出可用于发展的环境容量指标。同时,在项目建设前按照“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落实工业项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根据评估内容制定分档次的评价标准,结合最终评价结果统筹配置环境容量指标,推动环境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保障好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 

  针对群众和企业比较关注的环评审批工作,我局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具体措施。一是深化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服务。成立生态环境局虎岭高新分局和玉川分局,分别负责辖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的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为企业或办事群众提供打包式服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转变审查方式,将“先公示后审查审批”的串联方式改革为“边公示边审查审批”的并联方式,同步推进受理、公示与审查三个程序,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限分别由15、10个工作日压缩至10、5个工作日办结。三是创新审批模式,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制定服务重大项目“十大措施”,实施豁免一批,告知承诺一批,优化服务一批。其中“豁免一批”是对涉及社会服务业、食品加工制造等40个二级行业中的小微项目实行环评豁免办理;“告知承诺一批”是对城乡基础设施、医疗卫生设施以及位于产业园区内的36个行业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其环评报告不再进行技术评估和实质性审查,在受理完成后 1 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最大程度压缩审批时间;“优化服务一批”是创造性的采取各种举措,如“不见面”审批、开通审批绿色通道、视频评审等方式优化环评审批服务。通过各项审批制度的改革,保障好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早落地早实施,助力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深化企业服务,构建良好政企关系。持续以“企业服务日”为载体,加强政企沟通交流,强化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和对企业“绿色化”改造的技术指导。2021年共组织“企业服务日”12次,收集问题180余条,全部得到回复解决和落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坦坦荡荡地同企业打交道,积极担当作为,认真履职尽责,规范权力运行,树立生态环境系统的良好形象。 

  陈慧滨: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是最后一个问题提问。请这位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您好!我是济源广播电台的记者。据了解,示范区每月都会进行市场主体对部门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的活动,请问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的王主任,3月份的最新评价结果怎样? 

  王富胜: 

  感谢媒体朋友的关注。按照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要求,根据《关于开展市场主体对部门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的实施办法》,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223月份市场主体对部门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到市民之家办事大厅随机邀请企业办事人员扫描评价二维码的形式填报调查问卷,共走访企业200余家,深入市民之家办事大厅20余次,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另外,运用了政务服务好差评数据,对评价成绩相应地加减分。经统计,现公布评价结果。 

  第一类营商环境指标牵头单位,共20个,按照总得分由高到低排名,依次是党工委政法委、管委会办公室、发展改革和统计局、民政局、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财政金融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员会、税务局、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教育体育局、市人民法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电公司。 

  第二类其他主要单位,共25个,按照总得分由高到低排名,前三名依次是党工委统战部(工商联)、党工委组织部、纪工委监察工委;后三名依次是新闻传媒中心(第23名)、济源中裕燃气有限公司(第24名)、济源北控水务有限公司(第25名)。 

  第三类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共30个,按照总得分由高到低排名,前三名依次是市妇联、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市农业科学院;后三名依次是市粮业有限公司(第28)、市供销合作社(第29)、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第30)。 

  第四类开发区、镇、街道,共18个,按照总得分由高到低排名,前三名依次是思礼镇政府、王屋镇政府、玉泉街道;后三名依次是克井镇政府(第16)、轵城镇政府(第17)、下冶镇政府(第18)。 

  第五类驻济其他单位、垂直管理部门,共19个,按照总得分由高到低排名,前三名依次是济源消防支队、国家统计局济源调查队、济源水文局;后三名依次是济源电信公司(第17名)、济源联通公司(第18名)、济源移动公司(第19名)。 

  第六类学校、医院、金融部门,共22个,按照总得分由高到低排名,前三名依次是济源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济源分行、中原银行济源分行;后三名依次是济源市肿瘤医院(第20)、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第21)、济源市人民医院(第22)。 

  谢谢! 

  陈慧滨: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以及各位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会后,各位记者朋友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有关信息,可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 

  各位记者朋友。让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化政务服务,建设生态文明,将助力济源进一步打造全省最优营商环境。“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济源致力于聚企业、聚人心,致力于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报道济源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