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大型说唱音乐剧《愚公移山》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成功演出。
一部音乐剧,重塑经典。
一部音乐剧,点亮中原。
1月8日至9日,大型说唱音乐剧《愚公移山》在郑州华丽绽放,拉开全国巡演帷幕。首场演出恢宏震撼,让现场观众尽享视觉与心灵双重盛宴。
“愚公来郑州唱Rap了”迅速冲上热搜。
夜幕下的绿城,流光溢彩,灯光璀璨。观众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早早来到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争睹这部跨界融合说唱音乐剧的风采。
舞台上光影乍现,舞台下座无虚席。随着开场钟声响起,观众们跟随剧情穿越古今,开启不同时空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探寻之旅。充满立体感的王屋山跃然眼前,剧中剧主角北大艺术学院研究生王宁和男朋友御风参加愚公移山主题演出,并来到王屋山挖掘愚公移山精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屋琴书的内涵和价值。时光倒流,2000多年前的王屋山上,挖山不止的愚公,“世事洞明”的智叟,“无穷匮也”的孩童,演绎了一幕别样的移山故事。
老愚公子子孙孙挖山,新愚公不畏艰辛谋发展。音乐剧以古今呼应的形式,讲述了王屋山当地群众像愚公一样开山劈石、挖洞修路,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历程。跌宕起伏的剧情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打夯歌》《修路回忆》《一棵树》等主题曲目,旋律激昂,气势磅礴,深刻表达了济源人民对王屋山的热爱、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充分展示了愚公移山精神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释放的宏大力量。
剧情穿越时空,表现形式打破传统。该剧以浪漫主义的形式,让王宁、御风等现代人物与愚公、智叟、列子等寓言故事人物、古代人物隔空对话,以古今精神文化的对比思考,在深入刻画愚公精神世界、展现愚公移山精神内涵的同时,将全剧艺术表现打破传统,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好剧一定能广为流传。”本次演出,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观众认为,该剧对古老寓言故事的创新展示和现代化表达,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关于文化守正创新的新思考新作为,充分展现了河南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积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的丰富成果,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精品好剧。
“唱响愚公移山精神正当其时、意义深远。”本次演出,观众中不乏文艺界业内人士。对该剧的艺术创作成果,大家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该剧通过创新的艺术表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和阐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相信一定能在国内国际艺术舞台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郑州大学原音乐学院院长巩伟表示,音乐剧《愚公移山》突破了以往的艺术形式,其编排创作是一次艰巨的考验。“该剧的成功演出,是对中原文化的深刻理解,是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是对艺术作品的完美追求、对表演形式的创新,更是愚公移山精神的生动体现。”
音乐剧《愚公移山》全国巡演的成功开局,是剧组用心揣摩、打磨提升的结果。据该剧编剧、导演周映辰介绍,2023年5月,该剧在北京中央歌剧院公演后,剧组从演唱、台词、舞美等多方面对全剧进行优化提升,使剧情更加紧凑、节奏更加明快,最终使该剧以崭新面貌与观众见面。该剧也获得了彩票公益金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本次在郑州连演两场后,该剧全国巡演大幕就此拉开,下一站将赴山东进行演出。
两场演出,得到了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中新社、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央广网、国际在线、中国网、环球网、《大公文汇报》、《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等30余家媒体以图片、文字、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形成了集聚宣传效应,有力提升了愚公移山精神的影响力,提升了济源的对外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