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示范区紧盯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和安全隐患,发动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生产经营单位和广大居民群众,全面推广“满电回家、安全随行”活动,有效防范化解充电安全风险隐患。
安全无小事。近年来,由于电动自行车不当充电和停放,引发的事故频繁发生,对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本次活动的开展,旨在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有效预防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带来的消防安全隐患,让群众防患于未“燃”。
“‘满电回家’,前提是在单位充好电。”据示范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夜间充电期间。本次活动倡议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单位坚持设施建设我先行,充分挖潜内部停放资源,在本单位管理区域积极建设和安装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设施,满足干部职工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将“安全充电 满电回家”纳入为职工办实事项目,采取减免、补贴等政策减轻充电负担,更好服务干部职工、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城市安全发展。
有效化解电动车安全隐患,需要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本次活动倡议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自我做起,严格遵守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相关要求,不私拉电线充电,不在楼梯间、共用楼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住房室内停放充电;不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梯间、单元门厅、楼梯过道及住房室内,不占用疏散通道不占用消防通道;不把电瓶带回家不进电梯轿厢。
“‘满电回家’也是安全意识的再提升。”专班工作人员表示,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堵塞安全通道、“飞线充电”等违规行为,是造成用电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下班之前在单位充好电,不仅能缓解小区的充电压力,更能有效减少不安全用电行为的发生。”本次活动还倡议广大居民树立“社区是我家,安全靠大家”的共同体意识,积极主动向家人朋友宣传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危害和火灾事故案例,汲取教训,争做电动自行车安全停放充电的“领航员”“自检员”“宣传员”和“监督员”,努力打造文明、和谐、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