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红薯陆续成熟进入采收季,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11月12日,在大峪镇寺郎腰村的红薯基地,记者看到随着挖薯机来回穿梭,一垄垄红薯从泥土中翻滚而出,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亮。农民们忙着给新出土的红薯去泥、分拣、包装,忙得不亦乐乎。
“这红薯外形美、口感好、产量高,深受顾客青睐。”济源市华峪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绘红不失时机地推介着。
谈及发展红薯产业的初衷,宋绘红不禁感慨,这完全是个意外之举。
原来,3年前的一个春天,宋绘红兄妹三人结伴出游,发现这里地势开阔,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是个宜居之地。在和村民们交流中,他们得知村里有种红薯的传统,就产生了兴趣。之后,他们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前来考察,发现这里地处山区,昼夜温差较大,土壤富含有机质和丰富的钙、磷、钾等,自然肥力高,质地疏松,适宜红薯生长。
经过反复考察、论证,他们决定流转200亩土地,发展红薯产业。宋绘红介绍,他们引进“华峪蜜薯”品种,每亩产量4000斤至6000斤,每斤可以卖4元左右,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亩均纯收入达3000元。目前,他们主要通过“社区团购”模式销售,已将20万斤红薯发往各个城市。
“发展种植业,品种和技术最为关键。”谈及种植感受,宋绘红说,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种过地,也不懂得种植、管理和销售等,就与省农科院粮作所红薯研究室签订技术合作。省农技专家对其进行全方位指导。在种植过程中,每两年要进行一次调茬,合作社选择了甜糯玉米,每亩收成2500穗,亩均收益较可观。目前,该基地已被授予河南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主要开发新特优红薯品种。
红薯种植产业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到红薯种植、管理、收获季,约有五六十人来这儿干活。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合作社推出“村委+农户+合作社”三方联动合作模式,预计在未来5年内增加鲜食甘薯及玉米种植面积各1万亩,带动当地农户共同发展。谈及下一步发展思路,宋绘红表示,他们将进一步优化、延长优质甘薯、玉米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开展鲜食产品真空包装加工配套工艺研究,建立稳定的鲜食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开发出适应市场的流通加工产品,建立鲜食甘薯及鲜食玉米生产基地。
种植一片红薯,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大峪镇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镇红薯种植面积300余亩,主要分布在寺郎腰、林仙、堂岭、冢堌堆等村,主要种植品种为哈密和西瓜红,总产量约50万公斤,预计销售额250余万元。
在今后的发展中,该镇将持续推进“一村一品”特色种植,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坚持走品牌化、科技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做大做强地方特色农业品牌,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