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项目太好了。自从用上养鸡场的粪肥,桃树长得壮,桃子个大味甜。”9月16日,记者在邵原镇后王庄村桃园看到,工人们或忙着采摘桃子,或挑选、称重、打包、装车……一派丰收的景象。桃园负责人王平介绍,这附近150余亩桃园都用上了有机肥,每亩地一年使用15吨,亩产桃子5000余斤,亩产量增收10%,口感也明显提升,群众的干劲也更足了。
自2020年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以来,这样的变化在济源随处可见。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济源紧紧围绕“畜禽粪污再利用”“化肥减量化”两个目标,积极推动特色现代农业绿色转型,助力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循环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
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中,济源将其与蔬果种植产业相结合,通过配套相关设施设备,将畜禽粪便转化为优质农家肥,用于周边蔬菜、果园等经济作物,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耕地质量、农产品品质、经济效益“三提升”。
记者来到位于邵原镇刘下沟村的济源市正方鑫农牧有限公司场区。在现代化鸡舍里,该场区负责人郑来强操作着智能化设备,及时清理蛋鸡的粪便。他告诉记者,全自动鸡舍集粪带可将鸡粪传送到中央集粪带,再传送至发酵罐内进行发酵。经过5至7天的连续好氧发酵,鸡粪可制成优质有机肥初加工产品。
“在惠农政策支持下,我们把鸡粪加工成有机肥,最大限度实现了密闭式、无害化、生态化。”郑来强介绍,目前场区饲养蛋鸡5万余只,日产鸡蛋约3吨、鸡粪约5吨,每年可处理鸡粪1800吨,生产优质农家肥约1100吨,产品一部分作为优质原料销往有机肥加工企业,剩余的供给邵原、五龙口、玉泉等镇(街道)的蔬菜制种、果树种植使用,有效解决了畜禽粪污处理难题,实现了绿色种养循环。目前,每吨肥料能卖350元,仅此一项一年可收入2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坚持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注重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完善设施装备,结合各个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引导养殖场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治污模式,有效打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目前,济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01%,超出省定2025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2%的目标任务。
谈及下一步发展措施,示范区农业农村局资源利用科负责人薛梦宁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个养殖场,结合实际,探索更多更接地气的治污模式,推动济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