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文件库>济管办
索 引 号: 005691947/2024-00345 有 效 性: 有效
发文机关: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 发文字号: 济管办〔2024〕26号
标  题: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示范区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24-09-24 发布时间: 2024-09-30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示范区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管委会各部门,各有关企业: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之年。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现结合济源实际,制定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为核心,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济源。

二、总体目标

2024年济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完成省定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任务;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黄河干流水质保持在Ⅱ类,国省控地表水断面达到考核目标要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三、重点任务

2024年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抓好“1+1+1+9”项任务,即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标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九项重点工作。

(一)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入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黄河流域警示片涉黄河问题整改,分步实施黄河支流综合治理,逐步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生态保护修复、湿地建设与保护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施蟒河左岸重要支流水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消除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坚决杜绝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返黑返臭,实现清水入黄。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保障黄河干流水质持续向好。开展黄河流域水环境监管与风险防控能力建设项目,探索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保护模式。继续开展黄河流域“一市一策”驻点研究,利用专家团队,深入分析黄河流域生态、水污染、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固废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二)高标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一是扎实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2023年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对督察整改任务、交办案件持续做好跟踪督办、全覆盖检查,针对重难点问题,强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推进整改任务落实,保障整改任务进度。二是全力配合好年度黄河流域警示片交办问题整改和拍摄工作。对照警示片交办整改任务,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细化措施,高标准完成问题整改。主动配合,靠前服务,统筹落实好黄河流域警示片拍摄期间各项要求,确保拍摄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关心和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照中央、省委督察和黄河流域警示片交办问题,以黄河干支流、各类保护区等重点领域为重点,持续开展矿山破坏、工业企业治理、扬尘污染等领域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排查整治行动,推动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三)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推进九项工作。一是推进实施大气减排工程。实施确定的年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高质量推动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全工序、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严把工程质量,加强运行管理,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二是推进砖瓦行业产能淘汰和整合升级。研究制定《济源市砖瓦行业发展和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按照“总量压减、装备升级、污染减排”要求,从生产规模、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环保设施完善及规范运行等方面全面提升,实现砖瓦行业布局调整、环境达标、管理规范、污染物全面减排。三是开展传统产业集群专项整治。制定煤炭行业专项整治方案,推动煤炭行业产业集群升级改造,提升企业环保治理水平。推进集中喷涂中心、活性炭再生中心建设,实现挥发性有机物(VOCs)集中高效处理。四是开展低效失效设施排查整治。对工业炉窑、锅炉、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重点行业全面开展低效失效大气污染理设施排查整治,按照“淘汰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分类整治提升。五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机车。制定示范区柴油货车新能源化推广应用实施方案,以提升大宗物料清洁运输比例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为重点,全面推广应用新能源机车。依托国有资本优势,实施网络货运新能源化服务平台项目;开展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油改电项目;实施城市环卫工程车辆新能源化更新项目;推进钢铁、焦化、水泥、煤炭、有色等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改造。六是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实施机动车智能监管点位优化和信息共享项目,形成全覆盖的监管网络,通过数据集成、整理、共享服务,汇集货运车辆遥感检测、黑烟抓拍、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监控、机动车检测等多源数据信息,共享给门禁监控平台,实行多部门联动监管。制定移动源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方案,建立车辆运输白名单,实现“一企一策”动态管理,指导重点用车单位合理安排运输计划,实施分时段、分区域、分路段精准管控。七是加强大气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深化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聚焦建筑施工、城市道路、线性工程、矿山开采、车辆运输和裸露地面等重点领域,提升扬尘污染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制定存量矿山综合治理方案,推进在产露天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和要求进行升级改造。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因地制宜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等利用方式,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强化日常监管。持续加强烟花爆竹污染管控,科学划定禁燃区和确定燃放时段,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管理相关法律规定,深入开展烟花爆竹“打非”专项行动。八是实施精细化管控。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区域联合应对,加强部门间的联系沟通。实施差异化精准管控,推行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策略,统筹考虑季节性特征,强化分区、分时、分类差异化管控,持续开展环境绩效等级提升行动。建立高值热点消除指令快速发布工作机制,加强区域污染热点高值实时推送,构建全过程、全链条的“发现、交办、复核、督办、约谈”整改闭环管理体系。九是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结合声环境质量标准、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用地现状等,推进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及时调整声环境功能区;深化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突出重点时段管理,推进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强化重点领域治理,强化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打造宁静生活环境;依法有序将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并加强监管;提升噪声监测能力,优化执法监督效能,推进自动监测站点建设、调试和联网。

2.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重点推进五项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原则,巩固提升全域主要河流和重点湖库入河排污口排查成果,梯次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进一步掌握各排污口的分布及数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单位基本情况等信息,逐一明确入河排污口整治要求,全面推进全域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工作。二是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与水质安全保障项目,对河口村水库、小庄水源地和四个“万人千吨”水源地保护区围网围栏进行维护,开展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治理,巩固水源地整治成果,切实保障饮水安全。三是持续推动河湖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坚决遏增量、清存量,做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逐步提升河湖自净能力。持续开展济源沁河段“美丽河湖”创建,完善与焦作间蟒沁河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协议规定的生态补偿范围、标准和政策及时足额落实补偿资金。开展以蟒河和沁河为重点水生态环境调查项目,系统掌握济源水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识别济源水生态环境问题与成因。四是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治理能力综合提升。开展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和初期雨水处理工作排查整治,启动建设五龙口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补齐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污水实现应收尽收。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开展老旧破损、混错漏接等问题管网诊断修复更新,逐步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进一步降低河道污染负荷。利用已建河流基站,逐步建立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河道水质因子变化及时做出研判,随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五是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加快消除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以老旧城区为重点,开展老旧破损、混错漏接等问题管网诊断修复更新,实施污水收集管网外水入渗入流、倒灌排查治理。对于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每升100毫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制定“一厂一策”整治方案。加快推进第三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

3.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重点推进五项工作。一是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动态更新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清单并完成整治。全面推进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分析项目,根据成因排查初步成果,积极谋划断源、控源、减排项目,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链条。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更新,并向社会公开。做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工作,指导新纳入的重点监管单位本年度内开展一次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对隐患排查及隐患排查“回头看”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实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监测项目,查清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强化重点监管单位源头防控管理。二是依法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落实《河南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阶段性动态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动态调整。编制安全利用方案,巩固完善安全利用措施,开展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管控措施核查。继续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并对实施效果开展评估。三是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强化对土地用途变更、收储、供应等环节的联动监管,依法应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地块需在土地储备入库前完成调查,并将调查情况作为必备要件纳入土地收储卷宗,相关费用纳入土地收储项目成本。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监督检查及报告评审,组织开展半年、年度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核算,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四是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完成亚东化工、俊达工贸、豫源阀门等9个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项目。动态更新关闭搬迁企业优先监管地块清单,加强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制定污染地块及优先监管地块风险管控年度计划,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组织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委托第三方定期开展暂不开发污染地块及优先监管地块检查,发现违规开发利用情况的,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主体或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整改。五是积极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以“十四五”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为重点,落实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水质达标或改善措施,编制《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保持或达标方案》。完成地下水源地补给径流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二期),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探索将重点区划定成果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完成河南豫光锌业有限公司绿色化防渗防泄漏提升改造项目,“双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重点污染源)点位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四)强化九项重点工作

1.强力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坚持目标导向,对照《济源示范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济源示范区“十四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规划》《济源市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环保发展规划》《济源示范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济源示范区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济源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济源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济源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等“十四五”规划目标,建立重大项目定期调度研判会商机制,进一步压实任务,统筹推进项目实施,补齐工作短板,全力保障“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到位。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组建专家团队,谋划启动“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2.有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是坚持“先立后破”,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深入推进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强化源头防控,发展生态经济,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落实沿黄重点地区工业项目入园等国家政策、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两高”项目会商制度,严守环境质量底线,结合济源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坚决遏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盲目发展。二是扎实做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治理力度,紧盯重点减排项目实施,把“治本”之策作为改善环境的根本路径,支持重点企业通过产能置换、装备大型化改造、重组整合,实施绿色转型升级。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减排空间,为绿色低碳转型腾出环境容量。三是加快调整四大结构。主动加强与国家和省重大专项规划的对接联系,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标志性项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碳排放强度控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治理力度,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倒逼总量减排、结构减排,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优化。

3.全力服务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项目为王”工作导向,持续服务好“三个一批”、省示范区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活动,做到提前介入,应批尽批,能批快批。深化生态环境服务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支撑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持续深入推进“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严格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制度,推行投资项目承诺制审批,进一步简化环评内容,坚持“名录之外无审批”,环评统建系统全覆盖应用,探索推进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提升“万人驻万企”成效,擦亮“企业服务日”品牌,帮助企业解决生态环境领域内的实际问题,打造“生态+营商”双优环境。

4.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围绕“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总目标,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全面总结济源示范区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工作成效和优秀经验,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实践模式,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济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积极开展“两山”基地创建工作。

5.强化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一是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动态更新危险废物产生、利用、经营、监管“四个清单”,优化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方式方法,常态化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二是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完善危险废物处置体系,推进废酸、含砷废物区域性危废处置中心项目申报、实施,提升危险废物综合治理能力。三是严格医疗废物监督管理。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做好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各环节的环境和疾病防治工作,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四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立机制,以传统产业“无废”转型为着力点,突出老工业转型,加快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五是做好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开展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落实重金属污染物减排项目,推进重金属污染物减排项目验收工作。六是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持续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扎实推进新污染物治理,积极落实化学品国际公约履约工作。

6.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一是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工作。配合好中央和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部帮扶、省生态环境厅交叉执法等工作,严肃查办交办问题。高标准落实秋冬季重污染天气管控、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行业专项执法检查、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专项整治、酸雾吸收处理装置专项整治、移动源专项检查,开展黄河流域涉水重点企业专项检查、危险废物和自动在线数据造假问题整治、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整治、核与辐射专项整治、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弄虚作假问题整治、无人机辅助专项执法检查、排污许可清单式专项执法检查、“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抽查检查等12项专项执法检查行动。通过发现问题线索、严肃查处违法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斩断环境违法犯罪产业链等措施,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意违法行为。二是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举报问题和信访件现场检查,对重大信访热难点问题定期进行排查,落实领导包案制度,持续落实生态环境有奖举报制度,全方位提升群众有奖举报知晓率。三是抓实环境执法练兵。通过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织密生态环境执法权力运行风险防控网,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全面推行涉企柔性执法。践行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实施涉企柔性执法。推行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慎重实施强制执行措施,推动落实行政指导融入行政处罚制度,开展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全面落实正面清单制度。

7.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一是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开展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延伸管网建设,加强出水监测,提升运行效能。二是扎实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完成新一轮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并完成清单更新。突出控源截污,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畜禽粪污、种植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废水等协同治理。将农村黑臭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定期开展巡河巡查,推动水体突出环境问题整治,避免已整治水体返黑返臭。三是深化村居环境整治。以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整治过的行政村基本达到“三个不到”标准(看不到突出问题、闻不到明显异味、听不到群众怨言)。

8.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及监管。落实《“十四五”河南省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交通污染和工业园区专项监测网络能力建设。完成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国控、省控等监测站点运维保障和管理工作,严防人为干扰事件发生,严厉打击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和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开展常态化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练兵活动,打牢监测队伍业务基础,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支撑能力。

9.健全环境应急准备和响应体系。强化预案管理,严格执行预案备案制度,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值守、重大风险分析研判和信息报告,严格落实应急处置“五个第一时间”要求,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推动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有效性检验,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着力提升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防止各类重大及以上环境事件发生。督促监督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和环境应急演练,严格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妥善应对、处置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核安全宣传,强化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电磁辐射类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核查、特种设备辐射防护检查,认真做好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及验收复核。严把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及验收复核和辐射许可事项审批关口。加强废旧闲置放射源监管,及时送储废旧闲置放射源,坚决杜绝辐射安全事件发生。


2024年9月24日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