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文件库>济管
索 引 号: 005691947/2024-00233 有 效 性: 有效
发文机关: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 发文字号: 济管〔2024〕3号
标  题: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
成文日期: 2024-06-25 发布时间: 2024-07-02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管委会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豫政〔2022〕36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2023〕24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打造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旅游公路品牌,促进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现结合济源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旅文创融合、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加快旅游公路建设,提升公路旅游服务功能,塑造旅游公路品牌,实现交通与旅游、生态、文化等融合发展,助力构建“一核两带多点”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服务打造济源 “愚公故里·山水济源”品牌,有力支撑济源建成豫西北晋东南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和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用户视角,在设施建设、功能布局、运营保障等方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旅游出行需求。把安全放在旅游公路发展的第一位,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强化安全隐患治理,完善交通管理机制,为游客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2.管委会主导,部门协作。建立示范区管委会主导、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旅游公路建设管理机制,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优化整合交通运输与旅游资源,探索建立旅游交通规划、建设、运营新机制,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融合联动发展新模式。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准确把握公路沿线旅游景观特点,明确主题定位,灵活选用技术标准,因地制宜设置管理服务等设施。注重挖掘展现旅游公路沿线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资源,讲好交通故事,打造特点鲜明的交旅融合产品。

4.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突出旅游公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点,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旅游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充分利用老路资源,提升各类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保护沿线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实现交通、旅游、环境和谐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建成S230南太行山水特色旅游公路、S310小浪底北岸沿黄生态旅游公路、南山森林郊野休闲旅游路等一批独具济源特色的精品旅游公路示范路,完善配套的游客驿站、慢行绿道、房车营地等旅游服务设施,初步形成546公里以上干支衔接、设施完备、特色突出的旅游公路网,成功创建河南省旅游公路示范县,打造“太行云天”“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品牌济源样板,为河南省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号旅游公路品牌提供有力支撑。

到2030年,全面建成“贯通全域、衔接顺畅、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质”的旅游公路网,旅游公路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公路交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形成,旅游公路成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重点任务

按照“专用性、安全性、智慧性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加快推进沿太行、沿黄高速公路主线贯通,提升支线、联络线技术等级和路况水平,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功能,提升安全防护和信息化水平,重点打造“太行云天”“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构建品牌突出、层次分明、特色彰显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号旅游公路品牌体系。

(一)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

加快推进沿太行高速、沿黄高速等旅游公路主线建设,积极推进S309孟济界至寺郎腰段、S230西宋庄至黄楝树段、S310邵原至豫晋界和X001水洪池至双堂段、Y069黄河北岸生态公路等支线联络线建设,推动大连线、克留线等一批农村旅游公路建设,高标准打造“晋豫边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公路”“沿黄河休闲度假精品旅游公路”“王屋山愚公移山文化特色旅游公路”“南太行山水特色旅游公路”“南山森林郊野休闲旅游公路”5个旅游公路,进一步提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果。到2025年,新改建主线61.1公里、支线106公里、联络线82公里,基本建成以“太行云天、畅享运动”为主题的“太行云天”一号旅游公路和以“黄河魂、古都韵、中国情”为主题的“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责任单位:示范区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二)拓展旅游服务设施功能

1.推动“服务区+”发展。依托区域特色,以新建S230沁龙峡服务区及蟒河口服务区、S308柿沟服务区、S310坡头旅游服务区和G327王屋山服务区等为载体,全力推进具有地方浓厚文化底蕴的主题特色服务区建设,实现服务区与特色农产品、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绿美生态的有机融合,打造一批集休闲、旅游、购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区,鼓励有关责任单位在道路沿线建设一批农产品特色产业园及地理标志产品基地。(责任单位:示范区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农业农村局,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2.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功能。在景点周边、重要交通节点等位置,积极推进旅游公路沿线公路客运站和镇级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因地制宜设置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宣传中心、游客驿站、观景台等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集散、如厕、餐饮、加油、充电、购物等服务。到2025年,建成驿站10个以上、观景台10个以上。(责任单位:示范区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3.推进自驾游营地建设。依托景区景点、山水生态区、户外运动区、乡村旅游区、休闲农业区等,推动可进入性良好、知名度高的景区建设不同类型、不同档次、主题突出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支持自驾游营地设计建设汽车租赁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休闲娱乐项目、展示销售区和餐饮住宿、水电补给等配套设施,打造具备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的营地服务综合体。到2025年,建成汽车营地10个以上。(责任单位:示范区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4.推进绿道系统建设。充分考虑地理条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方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在景区、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点等规划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旅游绿道,形成覆盖主要旅游镇和景区的绿道系统。到2025年,建成慢行绿道10条。(责任单位:示范区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5.完善交通标识体系。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按照“统一规范制式、强化视觉识别”的原则,健全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合理设置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等标志标线,实现旅游交通标识统一规范、清晰明确、快速识别。在旅游公路出入口设置全景导览图,在旅游公路沿线设置重要景物景点介绍牌。推广应用可变信息牌等电子信息服务设施,加强隐患点防范标识建设。(责任单位:示范区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公安局,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三)加强信息数据综合应用

1.加强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加强旅游公路沿线视频监控、交调站点等感知终端建设,完善重点景区客流监测预警等功能。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景区和周边路网动态运行监测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加强对高边坡、长陡下坡、路侧险要、临水临崖等高危路段状态的感知分析,构建多元化、跨部门警示信息发布和安全诱导服务机制。(责任单位:示范区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公安局、应急管理局,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2.提升综合信息服务水平。促进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集聚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动态资讯和线下服务资源,开发并推广形式多样的旅游公路信息服务APP产品,为公众提供路网查询、出行引导、旅游客运、入园人数、网约车出行等多渠道、全方位、普惠化服务。综合利用交通流量监测等多源数据,加强对路网运行状态的分析,精准实施交通管控措施,为游客提供可靠畅通的出行服务。(责任单位:示范区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公安局,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四)增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持续开展旅游公路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大力推进灾害防治工程,全面实施危旧桥隧“消危”行动,完善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险要路段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全面强化旅游公路的交通管制,对进入旅游公路的车辆实施综合管理。建设公路应急抢险体系,在旅游公路重要位置布设应急物资储备点,强化分类分级动态通行管控,切实提升旅游公路安全水平和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打造放心路、放心桥。(责任单位:示范区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安局,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五)强化路域环境综合治理

按照“管委会引导、部门协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立旅游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清理占道经营、违章建筑等违法行为,确保旅游公路边沟设置完善,穿村镇段硬化排水设施完善,路田、路宅分家到位。因路制宜在旅游公路两侧配套必要的绿化、美化、人文等景观设施,推动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打造“畅安绿舒美”的生态旅游公路。(责任单位:示范区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农业农村局,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三、建设标准

(一)主体系统

旅游公路建设应当贯彻“环境友好、贴近自然,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理念,科学规划线位,充分利用老路资源,尽量避免高填深挖,因地制宜选用合理技术等级,实现公路与环境敏感区域、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红线“近而不进”。安防设施设置严格执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等有关规定,并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二)慢行系统

慢行系统建设应当依托沿线生态自然资源,坚持“因地制宜、依景而设”的原则,选择在景区相对集中、沿线景观资源丰富、游客骑行步行需求较大的路段设置,可根据景区分布、地质地形条件、客流量等因素,建设整体式或分离式慢行系统,并与主体系统相互协调、有机衔接。与主体系统分期建设时,在公路主体设计阶段应当考虑慢行系统布设,提前预留用地。

(三)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建设应当综合考虑人车流量、旅游资源、建设用地等因素,遵循最少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既有地形地貌,在满足如厕、休憩等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建设规模合理增加房车基地、车辆维修清洗、电动汽车充电等设施设备,提供旅游咨询、购物娱乐等服务,充分挖掘旅游特色、展示地域文化,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

(四)景观系统

景观系统打造应当注重与主体、慢行、服务等系统的有机结合,依托自然景观,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因地制宜配套必要的绿化景观设施,统筹过村镇路段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农房改造和临街建筑美化,持续改善路域范围内的景观风貌,提升整体视觉效果。

(五)信息系统

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交叉口等重要路段增加视频监控、弯道预警、气象监测等设施设备。积极推广应用可变信息牌、电子信息屏等电子信息服务设施,展示沿途风貌、旅游资源、主题景观、服务设施等。服务区、营地等服务设施宜配置无线网络、自助出行、车位引导等智慧设施,提升系统动态感知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示范区管委会成立示范区旅游公路建设工作专班,由示范区管委会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文化广电和旅游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研究、协调、解决旅游公路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示范区旅游公路建设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示范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工作专班日常工作,示范区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建设工作专班任务结束后自行撤销。

(二)明确职责分工

发展改革和统计、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加快旅游公路项目审批程序,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及时解决旅游公路项目立项、审批、用地、资金等方面的难题,形成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加快项目落地,提高旅游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资金保障

示范区财政部门强化财政资金保障,支持旅游公路发展,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也要统筹本级资金,加大本辖区内旅游公路建设的投入,多途径形成旅游公路发展的资金合力。将旅游公路的公益属性和旅游产业廊道的经营属性有机结合,融合沿线旅游、土地等资源,积极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采用财政补贴与信托基金REITs相结合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同时鼓励、引导旅游公路沿线企业参与旅游公路建设。

(四)加强监督考核

示范区管委会对示范区旅游公路建设实施监督考核,具体由示范区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牵头负责,纳入年度实绩考核范围,具体实施细则由牵头单位结合示范区督查部门另行制定。示范区旅游公路建设工作专班建立健全领导监督工作机制,及时调度、跟踪调整,建立旅游公路建设工作台账,同时形成旅游公路项目库动态调整机制,并根据时间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定期组织涉及的有关单位、沿线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奖励先进,鞭笞落后,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五)加强宣传引导

以全域旅游交通为载体,建立健全示范区管委会引导、各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四位一体”整合营销机制,提升济源旅游交通的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示范区管委会、各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通过电视、微博、微信、抖音等多种媒体形式,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全面加强旅游公路建设的宣传力度,提升旅游公路品牌形象和价值。

(六)突出示范引领

示范区交通运输局会同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按照河南省旅游公路建设实施意见开展创建活动,引导和鼓励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打造主题服务区、特色驿站、旅游精品线路、交旅融合项目、营地项目以及交旅融合智慧化项目,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典型经验案例,积极进行省级申报。


2024年6月25日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