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时间:2005-02-19

2005年2月19日在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段喜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克服困难,务实创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一步加快。初步测算,生产总值完成122亿元,增长2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30美元,经济总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0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亿元,增长11%;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4.5亿元,增长44.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84亿元,增长5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3亿元,增长42.3%;国税收入完成7.73亿元,居全省第14位;地税收入完成4.17亿元,居全省第17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亿元,增长4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04亿元,增长15.7%;外贸出口完成2.18亿美元,增长8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28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97元,增长18.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达到65.3亿元和52.3亿元,分别增长15.7%、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进出口总额增幅及亏损企业亏损额降幅居全省第一位。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多年未有的好局面。粮食总产达到17.94万吨,增长7.5%;蔬菜产量达到24.72万吨,增长10.9%;水果产量达到3.55万吨,增长14%;肉类产量达到3.34万吨,增长10.1%;禽蛋产量达到2.88万吨,增长8%;水产品产量达到5500吨,增长10%。新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1218座,新增养殖小区100个、养殖专业户2166个,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达到1220元。完成王屋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连续5年获得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金杯奖。完成植树造林10万亩。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667人,转移就业3403人。迁户并村工作稳步推进,完成269户、1240人的扶贫移民工作。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3.9亿元,增长36%;完成销售收入129亿元,增长63.2%;实现利润6.35亿元,增长16.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企业规模快速扩张,限上企业新增29家,总数达到16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新增4家,总数达到17家;济钢完成销售收入34.68亿元,跻身全省工业企业20强,济钢、豫光、豫港、沁北电厂进入河南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行列。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新建和扩建了一批专业市场,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餐饮、房地产、保险、连锁经营等发展迅速;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接待游客达到108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1193万元。

  ——招商引资取得明显突破。出台了《鼓励外来投资奖励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服务外来投资的政策措施,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和客商档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成功组织参加了第三届河南郑州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先后赴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举办“济源市情说明暨合作项目发布会”,起到了宣传济源、推介项目、促进合作、锻炼队伍的良好作用。通过组织“浙江客商看济源”、“篮球搭台、招商唱戏”等活动,先后邀请国内外客商300多人次来我市参观考察、洽谈投资。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市掀起了招商引资的高潮,取得了明显成效。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完成招商引资10.48亿元,比上年增长337%;新增外来投资企业73家,占全市外来投资企业总数的51.4%。

  ——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施200万元以上项目284个,完成投资5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48个,农业项目18个,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6个,社会事业及其它项目62个。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多、投资大、融资渠道宽、建设进度快的显著特点,年度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达15个,市外融资达38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沁北电厂1号、2号机组成功投产并网,济钢百万吨钢铁扩改、金马百万吨焦化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国电豫源2×13.5万千瓦热电联产、豫光10万吨电解锌、太行100万吨水泥等项目进展顺利。交通建设力度加大,济洛、济焦高速公路完成路基、桥涵工程,济晋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济运高速公路通过预可研评审;获轵公路孟州界至留养段、济阳公路柿槟至山西界段、黄孤公路、小有河至林山公路等建成通车;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435万元,新增农村油路、水泥路177公里,新增通油路、水泥路行政村40个。电力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了济西输变电主体工程和110千伏休昌输变电工程。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完成了新济源一中一期、济源篮球馆、湨河治理、西气东输博爱至济源支线、垃圾处理场一期、济水苑一期、丽城花园等大型城市建设项目,新增城市商品房住宅面积19.8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大力开展以沁园路改造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整治任务1064项,对“十桥、七路、五园”进行亮化、绿化改造,荣获“河南人居环境奖”。“都市村庄”108项改造工程已竣工70%,56个新规划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大力开展“大气治理年”活动,全部取缔了所有粗铅冶炼企业的70口烧结锅,关停城区燃煤锅炉123台,共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4.5万吨、各类粉尘5000吨,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5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完善规划,加大投入,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达到36%,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协调处理遗留问题181起,对改制企业的依法监管逐步加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序推进。过渡国家公务员工作圆满通过省级验收,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公开招录国家公务员68名。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化,粮食直补、农业税降税工作圆满完成,农民人均负担下降77.8%;加强“三大三小”税源管理,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加大税务稽查力度,优化纳税服务,税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城市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收购储备土地5200亩,成功组织拍卖了老行政区第一批资产,公开挂牌出让土地658亩,实现收益1.1亿余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步伐加快,2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6种高新技术产品通过省级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9.5%。新济源一中秋季顺利招生,率先在全省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高考万人上线率继续稳居全省前列;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成功举办2004—2005中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河南主场赛,济钢取得河南男篮冠名权,进一步打响了“篮球城市”品牌。群众文化活动扎实开展,济渎庙、阳台宫等重点古建筑维修工作有效推进。全面开展有偿供血普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增5.6万人,参合率达到82.6%。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补助政策,出生性别比专项治理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得到加强。城乡低保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达到5269户、11867人,农村低保对象达到783户、2247人;完成灾民倒房重建223间,6个新社区挂牌成立,济水街道办事处被命名为“河南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提高,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35万人,新增各类参保人员2.2万人次,社会保险征缴率达到95%以上,发放率达到100%。认真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基建项目审计工作,为财政增收节支达2455万元,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的规范监督作用。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有序开展。气象、人防、档案、残联、史志、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的发展。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基层司法所建设得到加强。全民国防教育逐步深入,优抚、双拥和复转军人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创建平安济源”活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认真开展信访攻坚工作,实行市领导定期接待信访群众制度,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全市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制度建设,针对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行为不规范、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30个文件,规范和改进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制度和程序。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先后召开联席办公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和现场办公会议等各类会议50余次,及时协调解决了项目建设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190余个,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审批及信息服务工作,受理审批申请1.75万件,按期办结率达99%;受理便民热线电话4.5万个,群众满意率达95%,政府网站获得“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称号。建立“三室联动,跟踪问效,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的效能监察机制,加大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年调查处理投诉案件56起,实施效能责任追究15人,纪律处分18人,强化了服务意识,促进了作风转变,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积极解决财政、人事等方面的遗留问题,清欠往年预算欠拨资金,减少和避免无预算支出,积极消化历史遗留债务,清欠工程款6978万元,清欠农民工工资859万元;努力解决聘干和乡镇机构改革等人事方面遗留的问题,化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市不仅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和挑战,而且取得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成效,这主要应归功于全市上下形成的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勇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济部队、武警官兵、消防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去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认清大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面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坚持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顺应调控中抢抓机遇,在应对挑战中加快发展。二是必须坚持突出重点,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快速发展。立足我市的基础和优势,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优化、结构调整、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努力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以此不断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三是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目标管理、狠抓落实为手段,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大力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完善目标体系,加大目标的实施、考核、督查、奖惩力度,营造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浓厚发展氛围。四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坚持既抓经济建设,又抓社会事业发展;既抓项目建设,又抓环境污染治理;既抓规模和总量的扩张,又抓技术、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带动作用不明显;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缓慢,整体水平不高;三是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旅游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受贷款利率上调、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高效运行的压力增大;五是部分行业和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投入不足,制度措施不完善,安全生产形势仍比较严峻;六是少数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政策观念、全局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作风浮漂,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2005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冶金、能源、建材、化工等重化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际和国内范围的产业转移步伐逐步加快,这些为我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国家继续巩固和加强宏观调控,土地、信贷的约束将会逐步增强,由于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这些对我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新的一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有利机遇,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开放带动和科教兴市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完成148亿元,增长18%,力争达到150亿元,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9.8亿元,增长7.5%,力争达到10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完成101亿元,增长23%,力争达到102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完成37.2亿元,增长10.5%,力争达到38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亿元,增长17%,力争达到8.3亿元,增长21.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9亿元,增长22.6%,力争达到7.2亿元,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亿元,增长13.2%,力争达到75亿元,增长24.9%;完成招商引资15亿元,增长54.6%,力争达到18亿元,增长85.6%;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增长7.5%,力争达到2200万美元,增长18.3%;外贸出口2.3亿美元,增长5.7%,力争达到2.5亿美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增长15%,力争达到9100元,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60元,增长7.7%,力争达到3700元,增长8.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城镇化率达到38%,力争达到39%。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力做好2005年的各项工作

  (一)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坚持不懈抓招商引资和环境优化

  坚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积极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质量,从注重引进资金向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并重转移。抓好各项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建好科技工业区、天坛工业区的引资平台,调整、充实、完善项目库,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不断完善招商方式。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招商相结合,继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开展集中招商活动,积极参与省政府组织的境外招商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平台,邀请国内外客商来我市参观考察、洽谈投资。加强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对吸引外来直接投资、争取政策性资金、争取金融资金实行分类管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企业、有关部门都要有相应的招商引资目标或争取政策性资金的目标。继续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和支持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市、乡两级招商引资机构和队伍建设,突出企业的招商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大力引进大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为外来投资提供土地、交通、水电等便利条件。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外来投资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无偿代办制和限时办结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方式,形成良好的服务环境。规范完善企业“宁静工作日”制度,定期召开联席办公会议,及时解决外来投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效能监察力度,及时查处任何妨碍投资、扰乱正常经营的违法违纪行为,营造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

  (二)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不懈抓固定资产投入

  坚持把项目建设放在第一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各种有效资源,狠抓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入。全年计划实施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项目223个,其中,工业项目72个,农业项目9个,城建交通项目74个,社会事业及其它项目68个。工业方面,完成国电豫源2×13.5万千瓦热电联产、豫光10万吨电解锌和10万吨再生铅、济钢炼钢技改、北京光电石英晶体材料、太行100万吨水泥、承留药用玻璃管等项目,加快建设博海30万吨焦油深加工、联创10万吨树脂、豫港100万吨捣固焦、天泰1000吨聚芳硫醚等项目。农业方面,抓好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畜牧养殖园区、800座温室大棚、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整理、砚瓦河流域坝系工程等项目建设。城建、交通、社会事业等方面,完成篮球城附属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二期、济水苑小区、人民医院中心病房楼、疾病控制中心、文化宫综合楼、110千伏黄河变升压、焦克公路济源段、河口至东蒋公路、东留养至苏岭公路、济邵路桥梁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综合办公区、文化城、济源一中体育馆和游泳馆、时代广场、豫光家园、豫港花园、喜洋洋小区、西戴河旅游开发、山口景区等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服务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确保济焦、济洛高速公路竣工通车,西霞院水库、济晋高速公路建设顺利进行,沁北电厂二期、济运高速公路开工建设。4×60万千瓦电源建设项目、豫源12万吨树脂、河口村水库等项目要积极做好前期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完成1—2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提高新上项目的质量,鼓励建设高科技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项目,严禁新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加大协调、扶持和服务力度,促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加强项目目标管理,各单位、各企业纳入目标的项目要确保完成投资计划。

  (三)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加强农业特色基地建设为载体,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大力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继续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新建和改造养殖小区70个,新增养殖专业户600户,网箱养鱼达到6000箱,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达到4个,加快花卉、林果、优质小麦、烟叶发展。围绕特色基地,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加快培育农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加快山区和平原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搞好产销衔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农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林业发展,完成造林7万亩。落实“一免三补”政策,全部免征农业税,实行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完成各类培训1.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五·三·一”的总体规划,继续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紧紧抓住我国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冶炼、能源、化工、建材等基础优势,狠抓大项目、大资金的投入,加快发展大工业,进一步壮大我市的工业支柱,逐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冶金基地、能源基地、化工基地。加快发展纳米材料、生物农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钢铁、铅锌、煤炭、树脂等的精深加工业,积极发展链条经济和循环经济,逐步改变我市重冶炼、轻加工的低层次结构,加快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发展。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防“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死灰复燃。统筹考虑,科学论证,制定全市工业布局统一规划,盘活土地资源,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实现工业项目合理布局。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扶持重点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同时加强引导,搞好服务,在土地、融资、人才、社会保障等方面努力创造便利条件,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繁荣城乡经济。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资源、营销、品牌的统筹运作,加快开发特色旅游项目,积极推进景区的市场化运作,继续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旅游业发展,力争在经营机制、门票收入上实现较大突破。加大市场的规划、建设、培育力度,抓好中原国际商贸城、恒泰家居建材港等大型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提升市场档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住房、汽车、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优化市场环境,规范行业管理,降低商务成本,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有关法规和政策,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加大财税、金融、土地、交通、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服务力度,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尽快做专、做精、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认真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安全生产、卫生和环保等方面的规定;自觉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切身利益;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强化企业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城镇化

  高标准完成市区5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修编、专业规划修编和重点区域的详规编制,制定全市交通干线沿线建设的指导性规划,加强规划对城市建设的约束和调控作用。以高速公路通车为契机,加快“五路一桥”(济源大道、桃园路、汤帝南路、龙潭路、济渎西路、马寨桥)建设和“三路一河”(文昌南路、天坛路、新济路市区段、湨河)综合改造,提高城市道路水平。以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都市村庄”改造步伐,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绿化、亮化、美化的改造力度,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5%,新建城市公厕、垃圾中转站60座。加强城市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共设施的管理,加强社区管理和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大力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努力营造管理有序、文明安全、服务一流的城市环境。完善小城镇建设规划,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城镇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引导乡镇企业和服务业向城镇集中,增强小城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保障农民工的工资和合法权益,保障农民工享有平等的市民待遇;进一步优化城市的生活、创业和发展环境,增强城市对产业和人口的吸纳能力,加快城市人口和规模的扩张。

  (五)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完善加快发展的机制

  继续推进企业改革。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引导企业优化股本结构,规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加强对改制企业的依法监管,督促企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金,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加快豫光集团的改制,完成工业企业改制扫尾工作,积极推进国有商业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改制。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人事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超编进人,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巩固机构改革成果。以城建、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系统为重点,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工作人员的制度,加强对人才队伍的考核与管理。

  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行为,减少和规范投资审批。加快交通、城建、水利等建管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吸引民间资金、外来资金参与建设和经营。对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实行特许经营,对市政设施养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进行公开竞标承包。加快老区资产的拍卖变现,加大市区土地收购、储备、拍卖力度,红线储备土地5000亩。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

  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严格依法治税,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小企业、小税种的税收监控和征管,加大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清理“小金库”,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大村财乡管、乡财市监的实施力度,规范乡、村财务管理。

  (六)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富民工程,争创“全国科技示范市”。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全面完成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济源一中要争创全省示范性高中,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要努力做好迎评促建工作;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紧密结合我市的发展需要,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选拔工作;创造条件,完善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到企业、到经济建设第一线施展才华、创业发展。

  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再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帮助“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落实政策,加强培训,新增城镇从业人员1.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累计再就业率达到90%以上。加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提高征缴率。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户的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水平。

  加强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条例,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落实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政策,加强流动人员计生管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依法加强对各类矿山的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率,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强化土地管理和基本农田保护,完善土地征用和补偿制度,维护失地农民的利益。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关闭和限期治理力度,严格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开展农村污染特别是养殖业污染治理,巩固大气污染治理成果,确保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220天以上,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省控标准。

  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备战省“十运会”;承办全国男子篮球联赛和全国女子篮球联赛等高规格大型体育赛事,探索篮球城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造步伐,继续推进医疗机构经营体制改革。加强统计工作,全面完成第一次经济普查。加快第二届市志续修工作。积极支持老干部工作和关工委工作。做好民族、宗教、人防、档案、外事、侨务、气象等工作。

  集中精力为民办实事,切实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安排财政投入2500余万元,大力扶持农村道路、饮水、扶贫搬迁工程,城市“两气一水”建设工程和义务教育助学解困工程。新建村村通油路、水泥路100公里,新增通油路、水泥路行政村30个;建设饮水安全工程13处、饮水解困工程16处,解决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和500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扶贫移民200户、1000人;加强千步岭差转台等山区电视转播设施的维修和建设。完成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工程,供水主管网覆盖环城公路以内全部区域;铺设供气管网10公里,新增燃气用户2500户;新铺供热管网5公里,新增集中供热用户2000户以上;加快供热管网向湨河以北延伸,逐步解决老城区的集中供暖问题。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助学政策,免除山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杂费,免除全市贫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书费,对全市寄宿制学校的贫困生给予生活费补助。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毛泽东同志《愚公移山》著名文章发表60周年纪念活动,进一步弘扬愚公精神,树立济源形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诚信济源”建设活动,不断增强全民诚信意识。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监督。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做好第五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做好复转军人和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大力开展“平安济源”创建活动,抓好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争创“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严格落实“谁经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完善坚持检查、及时交办、限期整改、跟踪督查的工作机制,健全市、乡、村、企安全生产网络,建立矿山安全生产救援中心,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和机制,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四、大力开展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提高行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本届政府完成任期目标的重要一年,必须把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认真贯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以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为目标,以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为基础,以优化部门工作流程和便民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政务公开和加强监督考核为保证,以强有力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为支撑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活动。

  加强政府服务职能。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健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突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引导扶持服务职能,对公共秩序、公共事务、公共需要的管理服务职能,对全体人民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利益的保障服务职能,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上来,转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上来。大力开展主动服务、便捷服务、文明服务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完善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信息中心的职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严格制度和程序,规范政府服务行为。明确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办事流程、服务标准,建立高效、便民的行政服务体系。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行政收费行为和行政执法行为,做到依法行政、文明行政、规范行政。建立市政府专家顾问团,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政府系统全体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任中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建设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坚持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不虚报浮夸,不急功近利。认真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加大对经济运行的预警和监控力度,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土地、资金、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变动趋势,善于发现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保障经济平稳高效运行。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搞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和2020年远景目标制定工作。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强化责任意识,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明确责任主体、责任目标、奖罚措施,要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督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落实,坚决防止和克服工作中的大而化之,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我市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既面临国际国内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竞争,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自满,更不敢有半点的懈怠。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继续发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开拓进取,勇创一流,为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