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片区管理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管委会各相关部门: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示范区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12月13日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1〕10号)和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1〕29号)要求,结合示范区实际,现就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切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切实维护公平竞争,一体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建设,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稳定和扩大就业、培育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保障基本民生,以务实管用的政策和改革举措,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坚持放管结合、并重,着力清理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限制,实施更加有效监管,强化部门之间协作配合,立足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推进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放大综合效应,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二、进一步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一)简化就业手续。贯彻落实好国家压减准入类职业资格数量、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等政策,进一步优化部分行业从业条件。开展职业技能等级第三方评价机构遴选工作,支持各类技能评价机构承担新业态、新岗位的职业标准开发和技能评价体系建设工作。规范电子商务管理,持续为“便民劳务活动”“零星小额交易活动”等依法不需要进行登记的活动提供服务便利。简化应届毕业生报到手续,对非公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取消由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环节,档案转递至原户籍地或就业单位集体委托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好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帮扶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等重点群体,以及养老、家政、托幼、快递等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化工、矿山等高危行业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等的技能提升计划。加强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统筹,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结合实际动态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简化企业申请以工代训补贴材料。深化职业培训供给侧改革,激发企业、职业院校、行业组织等培训主体活力。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创新开展“行校合作”,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制培训。采取优化审批服务、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制等方式,便利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设立。(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金融局、教育体育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残联、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便捷高效的咨询、注册服务,引导经营者以市场为导向,依法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对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和引导,促进公平有序竞争。贯彻落实《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号),加强对社会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监管,支持相关行业健康发展。结合示范区实际,合理利用临时性公益性岗位,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加强对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政策支持,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非全日制等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金融局、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就业服务保障。完善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政策措施,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实现公益性岗位补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等网上申报、审批和发放。精简申请材料,通过大数据比对可以核验的资料,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单独提供。全面推广使用职业培训券,对有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全部发放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完善“发券-培训-评价”管理,严格实名制、不得转让,通过个人领取使用、培训机构登记验证、人社部门管理审核等流程,实现对劳动者合理引导、实名培训等全链条服务,提升培训针对性、有效性。(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五)完善惠企政策服务机制。进一步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拓展“免申即享”事项范围,按照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有效做法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将惠企资金直接支付最终收款人。压减办税材料,推广“非接触式”办税,积极推动落实非税收入全领域“跨省同缴”,不断提升办税便利化水平。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持续扩大“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范围。鼓励发展市场化征信机构,建设和完善示范区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全面归集市场监管、税务、不动产登记、海关、司法、环保、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社会保障等涉企信用数据,利用各类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有效增信。推广“信易贷”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研发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提高金融机构尽职调查效率和质量,从源头降低企业融资费用,提升金融、社保等惠企政策覆盖度、精准性和有效性。组织开展“治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持续规范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行业收费行为,开展不合理收费专项治理行动,加大收费政策宣传普及,进一步降低城镇经济社会运行基础成本,不断提高水电气暖等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问题。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经营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厉打击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金融局、税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民银行济源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济源监管组、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持续简化企业办事流程。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审批服务,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在已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社保登记“一网通办”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更多涉企审批事项纳入“一网通办”。全面落实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必办、有诉即办制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继续推进照后减证并证,在全市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和企业住所申报承诺制度,让市场主体准入更便捷。推行企业简易注销“一网”服务,加强部门衔接,扩大简易注销范围,使市场主体退出更顺畅。精简优化涉及电子电器产品的管理措施,探索推行企业自检自证和产品系族管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行为。(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规范提升中介服务。全面梳理中介服务事项,编制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严格控制新设中介服务事项。维护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坚决破除行业壁垒,打破地方保护。强化价格监督检查,从严查处行政机关为特定中介机构垄断服务设定隐性壁垒或将自身应承担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费用转嫁给企业承担等违规行为。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推动中介机构公开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坚决查处乱收费、变相涨价等行为。完善中介服务资源库和服务项目信息库,加强中介超市应用管理。(示范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牵头,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规范改进认证服务。根据国家、省部署适时研究出台示范区规范改进认证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强对认证机构服务、收费等活动的监管,形成有效的市场选择机制,促进公平有序竞争,激发认证市场活力。健全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面的认证采信机制,推动认证结果在不同部门、层级和地区间互认通用。(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进一步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九)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深入推进投资审批“三个一”(审批事项一清单、在线办理一平台、审批时间一百天)改革,梳理投资审批事项,修订完善办事指南,持续开展“投资法规执法检查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优化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以产业集聚区等功能区为重点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制定《关于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实施细则的通知》,建立示范区“标准地”出让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和组织实施“标准地”出让事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简化优化工业项目供地流程,压缩供地时间,降低投资项目运营成本。(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全流程在线审批和审批服务信息全过程共享,优化再造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服务事项和申报材料,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45个工作日以内。对一般社会投资工业类项目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根据项目特点和风险等级,建立并公布不同类型项目的审批事项清单、告知承诺制审批事项清单。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管理,全流程所有审批事项均在示范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实行在线限时办理,积极推行电子证照、电子批文和电子档案,努力实现不见面审批。规范审批行为,坚决杜绝线下预审、收取纸质资料、体外循环、系统外办理等现象,建立并完善示范区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在线服务管理体系和审批监管长效机制。(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提升投资管理信息化水平。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积极推进各类相关规划数据衔接或整合,推动尽快消除规划冲突和“矛盾图斑”,加快构建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按照“1+1+4”(1张网〔河南政务服务网〕、1个平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4个阶段〔立项审批、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模式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省政务服务网、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相关评审意见等过程信息和审批结果即时推送,实时共享。(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进一步激发释放消费潜力
(十二)疏通消费堵点障碍。推动示范区汽车消费市场加快发展,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放宽二手车经营条件。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管理,开展专家评审及资质认定工作,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回收拆解市场。适当放宽民宿市场准入门槛,实施《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行业标准,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发展步伐。完善体育、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对商业性和群众性大型赛事活动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公安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税务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支持市场消费扩容。支持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通过开设审批快速通道、企业自主声明承诺等方式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市场准入手续。全面落实企业标准自主声明制度,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济源海关、财政金融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鼓励消费创新升级。研究制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积极发展“直播经济”“电商经济”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白银珠宝首饰、文创产品、旅游等市场蓬勃发展,鼓励快递物流等支撑配套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探索开展“复合式新零售”海关监管服务模式,支持多种外贸形态、多种经营模式、多种消费体验融合创新,促进新型贸易业态发展。(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济源海关、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员会、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进一步促进稳外贸稳外资
(十五)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清理与现行开放政策不符的文件,严格执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后均享受国民待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外商重点投资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的申请登记,开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采取专人指导、容缺办理、加急办理、延时服务、全程跟踪等保障措施予以特事特办。(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支持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保险等的支持力度,简化小微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货流贸易外汇收支手续,支持企业建立海外仓,率先推进示范区标准与国际先进对标,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际先进标准。(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金融局、济源海关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持续推进外贸便利化。全面加快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步伐和积极申创综合保税区。创新海关监管制度,推广通关“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深入推进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提高通关效率。落实口岸收费项目目录清单管理,推广口岸收费“一站式”阳光价格。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收费项目及对应的收费主体,必要时开展典型成本调查,为合理规范收费提供依据。(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济源海关、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进一步优化民生公共服务
(十八)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专业服务机构运营公办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享受相应补贴政策。坚持公办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公益属性,在满足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基础上,可向其他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开放。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大力推进城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设施达标率达到100%。推进老旧小区、已建成居住(小)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推动构建城市社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推进建设市、镇、村三级分级分类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确保2022年底前建成1所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市级供养服务机构,所有镇级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全部改造提升到位,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多种模式发展村级社区和居家养老。(示范区民政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提高社会救助精准性时效性。推动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残联、医疗保障、乡村振兴等部门信息与金融、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税务、住房城乡建设等职能部门数据实现省内实时核对,实现社会救助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救助对象确认结果共享互认,方便统筹救助资源,防止产生违规冒领和设租寻租等问题。提升社会救助信息化水平,加强对低收入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为异地申办社会救助提供技术保障。加强社会救助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紧密衔接,确保困难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及时得到处理。(示范区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残联、行政服务中心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全面优化便民服务。建立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实现与河南省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无缝衔接,加快推动示范区政务数据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省直部门数据快速申请、便捷应用。加快数据汇聚,开展数据普查,建立数据共享需求清单和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推进数据挂载,提升数据可用能力,加快数据在多领域的脱敏应用。推进市级电子证照责任清单内电子证照“应制尽制”,动态承接国家电子证照系统新增功能,完善电子证照系统能力;进一步拓展电子证照应用场景,聚焦公安、民政、社保、教育、医疗卫生、市场监管、不动产登记等领域高频电子证照的标准化共享应用。完善证明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公布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事项范围、适用对象、工作流程和监管措施等,建立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在线核查支撑体系。加强“全豫通办”(“洛阳都市圈通办”)窗口能力建设,完善异地收件、业务流转、问题处理、监督管理、责任追溯等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机制。配合做好国家要求的132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落地工作。(示范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司法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重点提升适老化服务能力。落实国家和河南省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方案要求,结合示范区实际出台方案,围绕交通出行、日常就医、日常消费、文体活动、政务服务等领域,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应用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卫生健康委员会、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二十二)确保取消和下放事项“接得住”。动态承接国家、省级部门取消和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对取消和承接的行政许可事项,由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逐项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明确监管层级、监管部门、监管方式,完善监管规则和标准。深化监管事项清单管理,组织部门全面认领省监管事项清单,整理出济源监管事项清单。(示范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确保事中事后监管“管得好”。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等手段,全面提升监管实效。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应用,提升食品安全、药品、特种设备、危化品、饮用水等重点领域一体化在线监管能力。加强对日常监管事项的风险评估,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强化高风险环节监管。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的要严格监管,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设置“包容期”,留足发展空间,“小过错、及时改、不处罚”,以警示教育、行政指导、行政建议、行政约谈、帮助整改等为主,引导和规范其健康发展。(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司法局牵头,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执法监督检查,评选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典型示范单位。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进一步加大对各执法部门适用省直部门公布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情况的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执法不严、简单粗暴、畸轻畸重等不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示范区司法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深化服务型行政执法。除有法定依据外,严禁采取要求特定区域(行业、领域)的市场主体普遍停产、停业的措施。落实行政指导、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制度。在抓好原试点巩固提升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单位作为典型试点,打造工作新样板,对风险点重新进行梳理,增强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清单制度和探索行政调解融入行政执法制度。(示范区司法局等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强化保障措施
(二十六)完善评价体系。坚持以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充分利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等平台,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群沟通评价机制,及时公开评价结果,强化差评整改,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有机衔接的工作闭环,努力做到群众参与、社会评判、市场认可。(示范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七)强化组织实施。市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组织协调、推动落实、督查指导等职能作用,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督查指导,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各部门需主动加强与省直部门汇报沟通和有效对接,及时联系解决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完善推进措施、逐项抓好落实,确保改革成效。(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牵头,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八)加强宣传解读。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解读“放管服”改革举措,向相关主体精准推送优惠政策,及时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营造良好改革氛围。(管委会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