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降雨暂歇,秋粮抢收进入“与时间赛跑、与天气竞速”的关键期。连日来,济源田间地头一派抢收景象。
在梨林镇桥头村,3台履带式收割机开足马力,在泥泞的田地里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玉米秆被整齐收割、精准脱粒,玉米被快速装车,现场繁忙而有序。
“这一片玉米有1300余亩,因持续降雨,田间泥泞,大型收割机进不去,只能用履带式收割机作业,一天可收获120亩。”超群农业技术负责人张辉说,雨后农作物含水量高,极易发生霉变。“玉米收获之后直接卖出去了,省时又省力。”他说。
在思礼镇涧北村和张村的玉米田里,随着收割机的往返作业,成片的玉米被收获。群众将运输车开至地头,将玉米运至农场大院待售。济源市鹏锦翔全程农业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今年种了2700亩玉米,一周前就开始抢收,现已收获2200亩。
“这玉米要抓紧晾晒,防止霉变”“这几台农机够用吧,需要随时联系”……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下沉一线的示范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干部。他们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村干部、基层群众深入交流,了解秋粮收获进展、农机作业效果等,为秋粮抢收出谋划策,做到科学调度、分类施策,确保早收快收、应收尽收。
农情数据显示,2025年,示范区秋粮种植面积34.12万亩,截至10月28日,累计收获313731亩,分别是玉米301953亩、大豆7458亩、红薯2930亩、杂粮1390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5715亩,截至10月28日,累计收获15445亩,分别是花生12330亩,芝麻1470亩,油葵785亩,油菜、油用核桃等其他油料作物860亩。示范区累计投入玉米收割机444台,机收279005亩;启动烘干机7台,烘干玉米14050吨。
“‘三秋’生产是当前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工作。我们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高文红表示,趁这几天没有雨,该局一边组织种植户抢收快收,一边谋划冬小麦播种,指导农民落实好抗湿晚播技术措施,强化科技支撑,推广优品良种,提高播种质量,努力把连阴雨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稳定农业产出效益,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