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提升,需要尽快行动”“有群众反映涉老服务,咱们先议议”……7月22日早上8时30分,玉泉街道刘庄居委会的“叙红亭”里,议事组成员翻开专用笔记本,认真细致地研究着群众反映的大事小情。这是他们坚持了3年多的基层治理工作模式。
玉泉街道强力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充分挖掘辖区资源,依托闲置亭台,在2022年帮助刘庄居委会精心打造了集协商议事、综合治理、普法宣传、政策宣讲于一体的“叙红亭”(寓意为让人们在这里叙说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议事平台,构建“1+3+N”立体化组织网络,通过强化党组织书记这个1个核心,组建“党员先锋岗”“红色帮帮团”“专业智囊团”3支队伍,激活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N方力量,让“叙红亭”真正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和“前哨阵地”,推动多元主体参与、议事成果转化,力争实现“大事小事亭内议,难题纠纷立刻解”目标。
在具体实施中,议事组成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找、议、办、评”机制,提升“叙红亭”为民服务能力。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通过微信群、走访入户等形式,主动将问题找上来;推行“五步议事法”,引导各方充分表达、理性协商,寻求最大公约数;建立“红亭督办单”,设立“回音壁”,将事项办理进度在公示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召开办理事项评议会,测评群众满意度,形成完整治理闭环。
“群众事无小事,能及时解决的绝不拖延,需协调的24小时内给予回复。”该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李国强介绍,不同于传统坐班接访,这里实行“开放式接待+走访式服务”——居民既可以面对面反映问题,也可以跟着议事组成员到现场办公。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为了争取居民的支持,该居委会常常在“叙红亭”组织协商议事,倾听群众意见,凝聚共识,让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一起干。
“我们着重围绕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组织党员开展‘一月一主题’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带头清环境、护平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李国强说,“叙红亭”议事平台通过前置协商,将矛盾化解在源头,使大量邻里纠纷在亭内“软着陆”,民生实事的办理速度进一步加快。
该居委会通过“叙红亭”议事平台,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58条,累计解决停车难、路面不平整、路灯不明亮等问题20余个,确保了“议”有成果、“事”有着落。这些民生实事,切入点、聚焦点虽然很小,但是让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很强。一场场接地气的“议事”会,正成为畅通民情民意、解决急难愁盼的有效平台。
玉泉街道积极在辖区各居委会推广“叙红亭”模式,积极打造形式相近、名字不同的议事平台,今年以来通过这些议事平台成功调解各类纠纷近30起,完成儿童乐园、篮球场打造,猪龙河生态修复等大事难事8件,让群众呼声“落地有声”,把居民诉求、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同时,一批热心群众在参与中提升了能力,自发成立了环境监督、为老服务等志愿队伍,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乃至“组织者”,使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