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绘就共美新画卷——示范区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济源“两会”精神
来源:济源日报 作者:王莉 时间:2025-04-12 09:15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今年济源“两会”期间,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提出,要围绕高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开展城市建设提质更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交通枢纽打造等专项行动,按下城乡融合“加速键”。

连日来,示范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济源“两会”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把“两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城市和乡村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共同繁荣,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一步步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图”转化为目光可见、触手可及的“实景图”。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眼下,正值万物复苏之际,在“两会”春风的鼓舞下,示范区抢抓春季有利时机,以“开局即冲刺”的奋进姿态,统筹部署、多措并举,广泛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连接通道”专项整治行动。

“在‘两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将不遗余力描绘一幅和美乡村建设的壮丽画卷。”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王河东介绍,各镇围绕重点景区村、中心村、乡村旅游开发村,明确王屋山高速出口至王屋山景区、济源高速南站出口至承留镇大沟河村、济源高速南站出口至小浪底景区东门、济源高速东站出口至梨林智慧农业产业园等6条主要连接通道,对沿线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改善,对串联其中的重点村(重要节点)进行重点提升,坚持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相结合、示范带动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打造一批美丽乡村风景线,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推动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创造高品质生活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抓手,是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必经之路。多年来,示范区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实行市、镇、村三级联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已建立集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乡村体育、休闲康养等于一体的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产业体系。

去年以来,示范区和美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在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协调下,我们因地制宜,从村庄提升入手,逐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探索出了片区化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子。大沟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创制型先导区。”承留镇党委书记杜中联表示,该镇将以济源“两会”精神为指导,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农村多元价值,依托先导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基础,重点突出蔬菜制种、肉兔养殖、核桃等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文化旅游为媒介,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增加群众收入。

城市发展与道路交通发展密不可分。示范区交通运输部门推进普通干线公路全路网、全要素数字化,实施“车路空天”一体化感知系统工程;推动山区道路弯道预警和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公路运营和安全监管可视化;创新推动“一路一码、智慧导航”信息化服务建设,确保路域信息“码上掌握”、群众建议“马上解决”;进行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2240公里,完成率达100%。

“我们将认真落实‘两会’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示范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军表示,该局将加快实施智慧交通综合管理服务项目,整合公路、水路、运输、执法等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互用,推动“一轴一廊”(济源境)数字化转型示范通道和“车路空天”一体化系统建设以及农村公路数字化建设,实施公共交通出行服务设施项目等,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