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消薄行动”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的关键所在,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路径。2月19日,记者深入部分2024年集体经济薄弱村走访时发现,济源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
“衔接资金”联镇带村
在承留镇孤树村阳光兔业养殖基地,标准化兔舍主体工程已完工,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地面铺设、水电安装等工作。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为4层钢框架结构形式,建筑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总投资2200万元,其中含6个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300万元。
在村集体经济“消薄行动”中,济源立足自然禀赋、资源优势,按照“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与济源市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结合,整合承留、邵原等镇衔接资金和克井镇阎和村、梨林镇沁市村、轵城镇洪沟村等6个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统筹谋划实施阳光兔业产业园项目。
“优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使用方向,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示范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科负责人说,该项目的实施,可实现存栏商品兔60万只以上,进一步扩大济源商品兔养殖规模;通过延伸产业链,可示范带动济源农户坚定发展信心,从事肉兔养殖就业增收,辐射饲料加工经销、兔肉特色餐饮、产业观光、物流运输、有机肥生产、特色种植等共同发展起来,形成肉兔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为全区兔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示范,打造国内兔业新名片;可为64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约120万元,其中6个扶持村集体经济可增加收入18万元;带动解决周边群众就业约100人。
村企合作盘活闲置资源
“我们村要建民宿,这几天正准备签合同,签完就开工建设。”王屋镇桥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乔保安激动地说,这里北邻王屋山风景区,南邻镇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村里计划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对15处闲置宅基地和60间土坯房进行改造提升,发展康养项目。2024年,村里通过出租闲置农房、土地流转等,经营性收入突破6万元,实现跨越式发展,相信未来能走得更远。
土地资源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在村集体经济“消薄行动”中,济源聚焦闲置低效土地开发利用、拓宽镇村经济发展空间等,积极盘活一批“闲、散、小”土地资源,积极唤醒“沉睡”资源,让“寸土”再“生金”,助力镇村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特色产业唤醒土地活力
在轵城镇许峰村的田间地头,制种蔬菜长势喜人,林果苗木在春风中摇曳,处处生机盎然,充满发展希望。
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彬尧介绍,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5万元。下一步,村里将继续扩大蔬菜制种基地规模,力争达到130亩,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村集体40余亩林地发展连翘种植,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50万元以上,村集体增加收益5万元以上。计划流转80余亩土地发展烟叶种植,预计亩产3000—3500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济源积极谋划开展促进集体经济增收三年专项行动、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2024年农村集体经济消薄行动,各村在党建引领下深思考、挖潜力、出妙招,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探索出多元“消薄”路径。2024年,济源525个行政村(居)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在5万元以上,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居)占比达84.76%,克井镇柿槟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5000万元。
“在增收入的同时增活力、聚信心,更激发了村民向未来、奔共富的新希望。”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成富营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济源将不断完善长效巩固提升机制,进一步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动集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