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示范区党工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至2027年,济源将聚焦奶业、兔业、生猪、饮料、冬凌草、蔬菜种业、核桃、食用菌、农文旅、乡村商贸等10个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培育10条乡村富民产业链,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三个百亿级、三个五十亿级、四个亿元以上”的乡村富民产业链布局。
在具体实施中,济源将围绕10条产业链,精选市场潜力大、覆盖面广、发展有基础、有龙头带动的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名优品种和适用技术,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乡村产业特色村、特色镇,加快建设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打造农产品加工第一生产车间。以加工带基地,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自建或联建原料基地,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为主要形式,构建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基地促加工,瞄准市场需求,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质量控制技术,积极发展绿色农产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统筹资源,优化布局,激活特色产业发展新动能。济源将立足于加工带动、就地生产、产销衔接、协同推进的布局原则,在粮食生产功能区,持续壮大梨林镇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规模,大力发展面制品、动物饲料及其他粮食产业深加工,着力建设优质专用原料基地和便捷智能的仓储物流体系。在城市近郊区玉泉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重点发展饮料、肉制品、乳制品等与城市居民生活相关的产业。支持西部山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环境优美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强村富民产业,引进有品牌、有实力、有市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通过合理布局原料基地,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与农户相衔接的上下游产业格局,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优势区域集中,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
农业品牌是农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济源将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和质量效益并重的原则,大力实施品牌经营提升战略,努力培育产品叫得响、质量信得过、美誉度高、消费者认可的区域知名品牌,实现农产品及乡村富民产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地发展。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推进食品工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种养、加工、仓储、运输等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管理标准、产品标准、加工工艺标准及卫生环境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到2027年,济源将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的乡村富民新格局。
一条条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链,将特色农业产业打造成一幅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对此,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徐东升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济源将建立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对乡村富民产业链科技研发、电商平台、对外出口等方面予以扶持,并加强政策咨询、融资信息、人才对接等公共服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一个个有特色、有热度、有前景的富民产业正在成长、壮大、崛起,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