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秸”尽其用 助农增收
来源:济源日报 作者:张佩佩 通讯员 陈利霞 时间:2024-06-04 08:27

秸秆综合利用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行全面禁烧的有效措施。6月3日,记者在五龙口镇休昌村的田间地头,看到搂草机将碎秸秆拢在一起,打捆机紧随其后将秸秆“吸”入,经过旋转、压缩、捆绑,一个个方形的草垛被“吐”出,整齐地散落在田间……

“一亩地15元,让我又增加了一份收入。”济源铂图斯家庭农场负责人卫小琦告诉记者,家庭农场种植了1500亩小麦,产生的秸秆有专人回收,既省事又增收。

“小麦收割后,秸秆被及时清理了出去。这不仅减轻了秸秆粉碎、地墒升高等引起的土地问题,还减少了秸秆无序堆放带来的火灾隐患等压力,方便了种植户整理土地、增产增收。”示范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员许杨介绍,秸秆饲料化利用是最佳选择,可增加养殖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秸秆已不再是“废弃物”,而是重要的“资源”。小秸秆的“大逆袭”,也让一些业内人士看到了商机。“这台打捆机效率非常高,一天可打捆秸秆100吨左右。”济源兴龙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贾鹏飞说,他曾经从事养殖场饲草收集、贮存工作多年,和济源及周边多个地市种植大户合作过。看到秸秆中的商机后,他决定成立秸秆综合利用中心,购置了打捆机、搂草机、抓举机等机械,进行农作物秸秆回收、加工、出售。今年,他计划打捆秸秆1万吨,本地约可打捆3000吨,目前已打捆600吨,每吨可收入600元至800元。

“秸秆综合回收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了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燃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等技术。济源坚持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产、畜牧养殖相结合,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因地制宜’形成了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把昔日的‘生态包袱’变成如今的‘绿色财富’。”示范区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技术人员曹艳会说,目前全区有小麦秸秆打捆机械设备40余台,实现小麦秸秆离田作业面积2万余亩。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