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放眼济源这片投资热土,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随着春天的脚步势不可挡地延展开来。
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园B区、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三期、碳捕集产业园……一个个重点项目快马加鞭,一个个产业园区加速崛起,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大干快上、产业升级提速加码的昂扬斗志。
作为一个豫西北晋东南的内陆城市,济源如何吸引更多企业到这里投资兴业?如何实现产业加速集聚?靠什么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高品质的营商环境。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既是老课题,也是顺应时代变化的新挑战;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大课题,也是必须交好答卷的难课题。刚刚过去的2023年,示范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系列部署,坚持以企业满意度提升为落脚点,以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宜居宜业环境为发力点,组织开展基础工作、长效工作、特色工作三大攻坚,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
倾心:厚植兴业沃土
2023年5月,投资40亿元的富士康5G终端精密制造项目在济源正式投产。从签约到投产,该项目仅用了150天时间,再次刷新“济源速度”。
“‘济源速度’的背后是济源政府的服务力度和支持力度,是济源良好的营商环境。”富联科技(济源)有限公司厂区主管颜敏琦如是说。
据悉,该项目签约后,示范区成立服务领导小组,联动20余个部门为项目提供全天候专项服务,全力以赴同时间赛跑,与进度较劲,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环境。
环境一小步,经济一大步。2023年,示范区在营商环境建设上高位推进,完善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双牵头”的领导机制,实行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制度,坚持高标准要求、高规格调度、高频次推进,不仅让济源愈发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更凝聚起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顶层谋划、高位推动、合力攻坚,在“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下,示范区以“人人关注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为共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优化调整营商环境考核体系,推动各部门将营商环境工作与相关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确保政策贯通不走样、政策落地有实效。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障。示范区设立100家营商环境监督站,选聘10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实现对一二三产业和开发区、镇、街道的营商环境监督全覆盖。同时,挂牌成立营商环境投诉中心,建立“有诉即办”投诉平台,设立专用投诉电话,实现“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马上就办、限时办结”的投诉处理联动工作机制。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事关营商、影响环境。营商环境好了,经营主体才会多起来,项目建设才会快起来,高质量发展才会好起来。2023年,济源新设经营主体2.3万户,全年经营主体总量达到11.7万户,同比增长14.93%、居全省第2位。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85个,富联科技(济源)5G终端精密制造等50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春光明媚,行走济源,一些不期而遇的“新面孔”,一批正在“长大”的新项目,一棵棵“产业树”枝繁叶茂,已成为标注济源行进历程的新刻度。
走心:提升政务效能
优化营商环境要找准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在哪里?就在“效率”二字上。因此,济源把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作为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的治本之策。
去年以来,示范区瞄准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以一系列有温度的举措让企业和群众更放心、舒心。
温度体现在政务服务再升级上——
从推进“大厅之外无审批”,2600余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到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281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从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梳理“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89个到和黄河流域20个城市建立“黄河流域政务通办圈”,16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再到构建自助“跨省通办”模式,全流程审批事项申报2376件,2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自助“跨省通办”,济源不断延伸政务服务“触角”,打造便捷、高效、有温度的政府服务。
温度体现在法治环境再优化上——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示范区健全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双渠道”闭环管理六项机制,“市级矛调中心”和“济事清源调解中心”实体化运行,实现网格化体系全覆盖,持续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有更好的法治环境体验。年度交办督办重点案件153起,诉前调解案件7110件,排查化解纠纷1286起。
温度体现在宜居宜业环境再改善上——
针对企业员工上下班时间不统一、员工居住比较分散等实际困难,结合学校周边路段交通拥堵状况,交通部门推出定制公交班线服务。结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济源持续开展增绿扩绿行动,开工建设6个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完成济源大道、黄河大道等8条道路绿化提升工作。为确保人才“住有所居”,济源开工建设富士花园三期公租房、高新区保租房等项目,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去年以来,示范区强化包容普惠,在提升交通便利度、厚植人才招引沃土、加强“信易+”场景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改善宜居宜业环境,实现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为经营主体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服务,不断释放市场活力。环顾示范区、检视自身,政务服务的实践不断扩展,助力营商环境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这正是济源持之以恒、为之努力的生动实践。
暖心:助企纾困解难
走访调研,一束束鲜花献给企业家;畅聊座谈,一个个问题在现场解决;集中授牌,一个个组织服务企业家……2023年11月1日,示范区开展首个“济源企业家日”系列活动,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
城市和企业家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在济源的经济大舞台上,从来都不是企业家在唱独角戏。为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示范区不断拓宽营商环境的广度,全力打造“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最优营商环境。
围绕企业发展的前、中、后生命周期,示范区开设“创业惠客厅”专窗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选址、行业选择等咨询服务,共享全市免费办公住所信息。
围绕全面提升项目审批全周期全链条服务质效,示范区实行“拿地即开工”、“标准地+承诺制”“交房即办证”等审批模式,各职能部门提前介入、全程代办、“一站式”服务,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拟审批等方式,确保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审批。
围绕破解融资瓶颈,示范区每周三召开线上线下政银企融资需求对接会,破解融资难题,截至2023年底,济源银行业本外币贷款余额726.51亿元,同比增长27.98%,增速连续30个月位居全省第1位。
打通优化营商环境的“肠梗阻”,不能仅靠被动等待,必须主动出击。示范区组建19个合力服务团,包企干部和网格服务员2600余人参与,实行“市场主体点单,区镇街道吹哨,职能部门报到,合力组团服务”机制,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00余个。建立企业家定期沟通机制,先后召开中小微企业和中介机构代表座谈会7次,政银企对接会累计152次,收集交办解决企业问题121个。
营商环境的“阳光雨露”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2023年,济源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居全省第二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实际利用外资5078万美元,提前8个月完成全年目标,完成省定年度目标进度居全省第一位;实现进出口总值378.1亿元,同比增长2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9个百分点,总量稳居全省第二位,增量居全省第一位。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老百姓和企业心中的营商环境之“最”,呼唤济源激发“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更大决心,砥砺“深化改革不止步”的更大干劲。
时光呼啸,新的征程正迎面走来。下一步,示范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全力开展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探索打造产业化营商环境亮点,厚植经营主体成长沃土,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愚公移山之志打造济源一流宜商之城,助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