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沿太行高速公路上跨焦柳铁路立交桥成功转体
来源:济源日报 作者:史丽娜 王铮 孙东勋 摄 时间:2025-08-13 08:33

8月11日,在沿太行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一座长130米、超2万吨的混凝土桥梁被慢慢牵引,逆时针缓缓旋转74度,历时100分钟顺利完成转体。

图①为桥梁转体成功。

图②为桥梁转体进行时。

8月11日上午,在位于五龙口镇的沿太行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一座长130米、超2万吨的混凝土桥梁在牵引设备的拉动下,历时100分钟,在空中成功完成了逆时针74度的精准转身,与两端预制梁体完美“牵手”,成功上跨焦柳铁路既有线。这场桥梁界的高空“华尔兹”圆满落幕,标志着沿太行高速公路焦作至济源段3标涉铁立交桥转体施工取得成功,为项目年底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场,50多名施工人员利用两套1000吨连续千斤顶张拉设备,牵引安装在承台内的球铰转盘带动梁体转动。转体过程中,现场操作人员通过操作自动化控制平台,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等监控设备的加持下,实时监测并控制转体各项参数,同时通过3台TS15自动全站仪360度棱镜全程跟踪,精准记录梁体整个“转身”过程。

此次转体的涉铁立交桥因其身处特殊的施工环境备受关注。桥梁呈南北走向曲线段,需上跨西南、东北走向的焦柳铁路捏掌站至沁河北站区间,公路与铁路交角为74.8度。而焦柳铁路作为国家繁忙干线铁路,该区间每日行车密度高达123对,如何在推进高速公路施工的同时保障铁路正常安全运行,项目建设曾陷入“两难”困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创新采用“先平行铁路大节段支架现浇,后平面转体”施工工艺,即先在平行于铁路的一侧施工场地上浇筑梁体,再通过称重配重、试转等关键工序确保转体质量,最后实现整体转动就位。“这种工艺能最大限度减少对铁路运营的干扰,将施工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施工高效。”据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从方案设计到设备调试,团队反复进行技术打磨,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作为《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1—2035年)》中16条南北纵向通道之一,沿太行高速公路的建设意义非凡。此次立交桥的转体成功,不仅是项目建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更让这条串联太行山南麓的快速通道离通车目标更近一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东西贯通的交通大动脉,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串联太行山旅游资源、强化济源与焦作两地联系、助力中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应急保障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