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自豪的新时代矿工
庆祝建党百年重温入党誓词
现代化综采工作面
党委书记齐百红为济煤大学学员讲课
新疆公司
贵州公司
陕西公司
在一张白纸上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在王屋山下写就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2023年10月23日,河南济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迎来建矿70周年。
1953年10月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新乡专属地方国营济源煤矿。济煤,是济源第一家国有企业,是济源第一家工业企业,也是济源工业的“长子”。从此,济煤开启了艰难而又伟大的发展历程。
1953年10月23日至2023年10月23日,70年,于岁月长河,只是弹指一瞬。于济煤而言,这是一代又一代济煤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踏着时代的巨浪逐潮而上,创造感天动地的创业史、奋斗史、改革史、高质量发展史的历程。
登层峦者有胸怀天地之志,瞰沧海者存包容四海气度。70年创业风雨兼程,70年拼搏披荆斩棘,70年改革砥砺奋进,70年发展铸就辉煌。从黑色到绿色,从地下到地上,从豫西北到新疆大漠戈壁、陕西革命老区和云贵高原,从债台高筑、濒临破产的地方煤矿到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坚持“追求完美、迈向新高”理念的济煤,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济煤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玉川大地。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齐百红正带领济煤人豪情满怀踏上“十年再造一个新济煤”的新征程,朝着建设“最安全、最文明、最和谐、最幸福,最让世人放心、最令人向往的济源第一家百年企业”的目标阔步前行!
回望来时路郁郁满芳华
七秩春秋,惊回首,如歌岁月。忆往昔,历风经雨,凌霜傲雪。开山勇攀山万座,劈浪敢踏浪千叠。
(摘自齐百红《满江红·济煤七十华诞寄怀》)
“让我们全体起立,向济源煤矿的奠基者、拓荒者,为矿山奉献青春乃至生命的第一代济煤人致以崇高的敬意,永远缅怀他们创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传颂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铭记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传承他们的人格魅力。”2018年10月23日,在济煤能源集团建矿六十五周年庆祝大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齐百红深情地怀念、致敬第一代济煤人——那些可爱可敬、可歌可泣的奠基者、拓荒者。
1953年10月23日,国家第一个五年规划开局,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太行山下建设煤矿,河南省新乡专署济源煤矿应运而生,开创了济源工业的先河。
响应党的号召和祖国的召唤,182名农村汉子来到荒凉的王屋山下,立下“建矿基石”,播下“希望种子”。“三块石头支个锅,搭起帐篷算个窝。”他们在废旧矿井上拉起井架,建立了济源第一对国营矿井。荆筐、铁镐、老鳖灯,绳拽、肩扛、平车拉,是当时艰苦生产条件的生动写照。就是在这样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披星戴月、战天斗地,向百米地下开拓,决心为年轻的共和国献乌金,硬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设备、三无工程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建起了河南省第一座地方煤矿。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建设美丽的“第二故乡”。曾经荒凉的矿区,变得车水马龙,生机无限。年轻的济源煤矿勇担济源工业“长子”责任,解决了当时济、孟、温、沁四县100多万老百姓生活用煤的问题,有力支援了新中国建设。
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极度困难。在此背景下,企业经营连年亏损,刚刚投产的矿山陷入困境。但是,济源煤矿的干部职工没有“等米下锅”“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开展自救,靠着开荒种地,上山采野果、挖野菜渡过难关。
1966年至1976年,工人们开拓掘进巷道10000多米,开采煤炭700万吨,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煤炭生产需求。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吹到了矿山的角角落落,济煤人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他们唱响大力发展经济的主旋律,把矿山生产作为主战场,把企业管理作为主攻方向,搞创新、搞技改,相继建成了木器厂、磷肥厂、水泥厂、编织袋厂。十里矿区呈现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9月1日,济源煤矿任庄井发生了重大透水事故,济煤人赖以生存、引以为豪的主力矿井任庄井刹那间被淹没,22名矿工遇难。企业陷入瘫痪,济煤面临着生死存亡……
危难面前显担当。有人明知前路艰险,却选择逆流而上,以“逆行者”的姿态勇挑重担,挺起了济煤的脊梁!
1997年8月29日,是济源煤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天,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通过认真细致考察,任命齐百红同志为济源煤矿矿长。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十里矿山,面对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托付,临危受命的齐百红在大会上鼓舞士气:“只要全矿精神不倒,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宁掉十斤肉、不落人后头”……这些铿锵有力的誓言,化作一种无坚不摧的神奇力量,推动济煤在艰苦卓绝的二次创业战役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一个浴火重生的崭新济煤,即将如同一颗耀眼的珍珠,闪耀在王屋山下!
擎旗拓新局铸就新济煤
路迢迢,攻坚克难关,掀新页。美景绘,豪言烈,锦霞织,同心结,看今朝济煤,群情踊跃。
(摘自齐百红《满江红·济煤七十华诞寄怀》)
四处散落着的黑色煤灰、随处可见的黑色污水、矿工乌黑的面孔……煤矿的主色调不应该是黑色的吗?
可是,走进济煤,你会耳目一新。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种场景:一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宜居宜业;干净整洁的路面,到处是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甚至还有一个江南园林风格的梅园,可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新,于济煤而言,早已浸入血脉!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开拓创新精神让济煤生生不息、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1997年9月18日,济煤召开“从零开始再创业”誓师大会。于危局中掌舵济煤这艘大船的齐百红迅速定下了“一年起步、两年发展、三年振兴”的发展规划。经过三年奋战,齐百红不辱使命,让企业扭亏为盈,起死回生。2000年,浴火重生的济煤工业产值成倍提升,摘掉“全国重点脱困企业”的帽子,还被当时的国家经贸委评为“全国扭亏脱困先进企业”,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五一”劳动奖章单位。
唯有创新发展,才能让搁浅的济煤这艘大船重新起航,不惧风雨、勇往直前!齐百红深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墨守成规意味着倒退,于是大胆引入新技术、新设备。2001年,在刚刚摆脱困境、走出沼泽地的时候,齐百红敏锐地认识到“煤矿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提出“坚定不移上综采”。面对同行专家“三软煤层不能上综采”的断言,济煤人硬是凭着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不服输的倔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犟劲、“四两拨千斤”的巧劲,仅用18天时间就在公司一矿成功实施综采机械化。济煤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每月产量从1.2万吨提高到5万吨,当年盈利300多万元,而且工人生产环境大大改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矿井寿命增加了30年。尝到技术创新甜头的济煤先后对巷道采用U型钢支护,增大巷道断面,提高安全系数;对井下排水泵房等场所实行无人值守自动控制,所有入井人员采用人员定位系统进行轨迹定位,实行皮带运输自动化和控制智能化。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智慧矿山已具备雏形。科技的支撑,让济源煤业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2023年,济煤实现“五个一”突破,向建矿七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集团公司第一个150万吨/年矿井在新疆金马煤矿落地;新疆博斯坦煤矿单个采煤工作面装备投资突破1亿元;首个综采支架突破1万千牛工作阻力;全国第一条工业废水处理生产线在鲁泰纳米公司顺利投产;全面提升矿井智能化水平的第一条15312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顺利通过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验收,达到煤矿智能化建设二级标准。
尊新必威,守旧必亡。2002年,又是一个改革的春天。在中共济源市委、市政府的直接
领导和关怀支持下,济源煤矿成功改制为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改出了新活力,改制改出了新机制。员工成为股东,成为企业的主人。“企业改成了共有制,员工既是职工又是股东。改制就是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惠及所有员工,实现共同富裕。”齐百红说。企业改制以后,济煤进入快速发展期,北扩西进,开疆拓土;企业规模由小变大,矿井企业数量由个位数变成了两位数,亏损大户变为纳税大户。改制20年,纳税30亿,新的济煤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济煤人而言,新,就是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就是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新,就是要立赶超之志、行跨越之为,就是要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突破自我、勇拓新局。从2004年开始,济煤立足煤炭主业,加快转型升级、突破创新,积极实施北扩西进战略,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及共建“一带一路”,统筹推进“一核心三基地”的煤炭产业新布局,将发展的脚步拓展到大美新疆、黄土高坡和云贵高原,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2年年底,新疆金马公司抓住“黄金机遇期”,加快推进核能扩储,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博斯坦煤业创新发展思路,引进技术人才,向着创新发展努力前行。陕西旬邑济鑫公司破壁发力,重振信心,主要经济指标刷新纪录。贵州济煤能源公司“开局艰难,成效显著”,所属捡材沟煤矿修复标准井巷工程2600余米,已具备采煤工作面施工条件;古基煤矿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到位;旺达煤矿正在办理环评手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济煤在坚持煤炭主业不动摇的同时,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做精做优新兴产业,走有济煤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在矿区绿化、污水处理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打造“绿色矿山”“花园式工厂”,建设美丽宜居矿区,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重点工程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变废为宝、化水成金。济煤还多点发力,推动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2022年,济煤所属鲁泰能源公司氧化锌脱硫剂项目二期投产,由生产单一纳米氧化锌产品企业发展为以生产研发纳米氧化锌和氧化锌脱硫剂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一个“新蓝海”。2023年7月,鲁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是该企业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后获得的一项国家级荣誉。近日,与中科院合作的全国第一条工业高盐废水处理生产线竣工投产。小浪底无纺布公司不断增加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种类。中辰环保科技固废处理项目,为豫西北地区工业企业固废处置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安全保障。光伏发电项目也顺利并网投运,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心脏,文化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文化更强;文化兴则企业兴,企业兴则文化更兴。”齐百红说。当一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时,济煤人却高度重视并锲而不舍地坚持着,统筹推进企业文化实效落地,持续积蓄企业文化软实力,形成了独特的济煤文化。齐百红将三代济煤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总结为全新的“济煤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以心为本的诚信精神。他提出了“追求完美、迈向新高”的新经营理念,为济煤人构筑了“建百年企业、创百年辉煌”的梦想,勾勒了美好愿景:把济煤能源建设成为“最安全、最文明、最和谐、最幸福,最让世人放心、最令人向往的济源第一家百年企业”。济煤始终坚持文化强企的战略思路,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通过安全文化、廉洁文化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在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济煤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2018年,济煤创办济煤大学,开创了豫西北地区非公企业办大学的先河。齐百红担任该校校长和主讲人。济煤大学会定期邀请各界精英给员工充电,让员工及时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及艺术、科技、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济煤大学至今已连续开办六届,毕业学员成为新时代济煤人才队伍和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后,济煤相继成立济煤大学新疆、陕西、贵州分校,传播济煤文化,传承济煤精神。这标志着济煤大学进入正规化、特色化发展新阶段。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时间来到2023年10月,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济煤走过70年时光,已经走出济源,走向全国,成为一个聚焦主责主业,同时深耕新能源开发、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制造业等领域的大型能源集团。仅2020年至2022年,济煤就累计实现利润8.8亿元,上交税金4.8亿元。济煤多次荣获“济源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济源市纳税先进企业”及“河南省支持老区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等称号。
作为济煤的领航者,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齐百红荣耀加身、载誉前行。2022年11月,他获得济源示范区“十大功勋企业家”殊荣。大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是:“临危受命,振矿山于困厄;改革创新,致企业于富强。历经千难万险,绝境创辉煌。煤海英雄,家国情怀。商之大者,为国为民。”此外,他还先后获得“济源示范区优秀民营企业家”“突出贡献企业家”等多项荣誉。
过往皆为序未来皆可期
漫道前程风雪骤,龙骧虎步从头越,倚东风,共筑百年梦,兴伟业。
(摘自齐百红《满江红·济煤七十华诞寄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如今在更广阔的海洋搏击,济煤人眼光更加长远,目标更加远大。“从零开始,再次创业”、三大攻坚战、“用十年时间,再造一个新济煤”……他们提出一个个激荡人心的发展目标。
“济煤自建矿伊始就拥有纯正的红色基因,是济源第一家党委企业。70年来,无论是白手起家的创业时期,还是积厚成势的改革阶段;无论是企业改制前后,亦或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济煤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遗余力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进、同频共振。以信仰之光照亮企业改革创新发展之路,是济煤70年基业长青、永葆活力的密码。在今后的工作中,济煤将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不渝地跟党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集团高质量发展。济煤把党建与生产经营活动深度融合,用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同时,济煤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稳健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保安全、增效益、求创新、促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使科技创新在矿井发展中贡献的份额不断提高,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应用于矿井的能力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支撑矿井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齐百红说。
济煤人决心“十年再造一个新济煤”,即以2022年经营指标为基数,争取再用十年的时间,打造第二个济煤,产量、销售收入、利税、人均收入四项经济指标再翻一番,每年净增长15%;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管理水平、文化建设、全员素质明显提升,达到一个新高度、新水平。
完成公司本部和外部矿井扩边扩储、核能增量。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规模体量,争取达到中高级矿井乃至大型矿井规模,实现产量翻一番,为“十年再造一个新济煤”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一核心,三基地,三引擎”,即以集团本部根据地为核心,打造新疆、陕西、云贵三个济煤能源煤炭产业基地,打造鲁泰能源高新技术材料、无纺布生活医药产业园、麒麟现代装备制造三大转型发展引擎。
今日的济煤能源集团,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国家战略,勇于自我革命,践行时代使命,加快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建设。一个朝气蓬勃、高质量发展的济煤能源,将为创新型现代化高品质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和河南国民经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将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中作出积极探索,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