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换一家医院看病,光重复检查就得花好几百元,现在拿着别家医院的检查结果直接就能就诊,不仅省钱更省时间。”近日,在济源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刚复诊完的李大爷说。这是示范区卫健委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指引,聚焦医疗民生痛点,通过推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群众就医实惠的生动实践。
自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以来,示范区卫健委始终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行动。重复检查、过度医疗等现象,既加重群众负担,又违背厉行勤俭节约要求,偏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此,示范区卫健委以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将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优化医疗服务的关键举措,通过制度创新、流程优化、质量管控,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来的作风转变与民生温度。
破重复检查之弊
以制度创新卸“包袱”
“过去患者转诊,哪怕刚做过血常规、CT等检查,到新医院往往要再做一次。”示范区卫健委医政科有关负责人说,因各医疗机构检验标准不一、信息壁垒难破,重复检查既浪费医疗资源,又让群众多跑腿、多花钱、多操心。
紧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示范区卫健委自去年起,全面启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建立统一标准,梳理出临床常用的血液、生化、影像等230项互认项目,覆盖日常就医80%以上需求;积极接入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检验结果实时查询、影像资料互联互通;规范互认流程,明确不得无正当理由要求重复检查,互认项目“清单化”公示,让群众一目了然。
如今,患者持示范区一家二级以上医院的检查报告,在区域内其他医院通常可得到认可,但需注意的是,互认需考虑检查报告的时间限制,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部分检查结果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示范区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调阅量55.3万次,互认量达49.2万次,互认率89%,群众节省金额896.1万元,人均节省163.43元,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强质量管控之基
以严实作风筑“基石”
推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质量是生命线。若忽视“质”的保障,既难让群众放心,又可能影响诊疗安全,背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对此,示范区卫健委构建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确保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靠得住、信得过”。
“走出去”对标先进。示范区卫健委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定期参加国家及省级实验室质量评价,与全国、全省同行“同台竞技”,通过外部评估查找差距。
“常态化”内部互评。示范区卫健委建立每月室间质评机制,由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统一发放盲样,各医院独立检测后反馈结果,通过数据比对找出差异。
“全流程”监督问效。示范区卫健委成立专项督查组,定期明察暗访,重点查处“明认暗不认”“变相要求重复检查”等形式主义问题。
暖群众心坎之情
以民生温度显担当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推行,不仅是政策创新,更成为拉近医患距离、彰显为民情怀的纽带。
对此,五龙口镇裴村的肺癌患者张某某深有体会。此前,他在市人民医院化疗后转至天坛医院放疗,因检查资料不互通,每次都要重复做心电图、血常规、胸腹部CT等检查,多花300多元,检查结果还得等2~3天才能出来。如今依托互认机制,两家医院信息直连,患者在天坛医院就能调取以前的资料,当天即可放疗。
同样受益的还有玉泉街道的李大爷。作为食管癌术后患者,他需定期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复查。过去往返郑州,光住宿费、交通费就要花上千元。现在通过三级医院互认系统,本地检查结果直接同步给郑州主治医生,远程即可复诊。
这些案例,正是示范区卫健委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为民服务深度融合的缩影。示范区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扩大范围、提升质量,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医风民风持续向好,让群众在就医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