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管委会各部门:
《济源示范区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2—2025年)》已经示范区管委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3年5月23日
济源示范区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2—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优化运输结构调整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进一步提升综合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绿色转型,引领加快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2—2025年)》(豫政办〔2022〕72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助力实施“十大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围绕“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企业、构建大平台”,着力补短板、提品质、促融合、增动能,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以运输链汇集要素链、带动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将我区打造成为全省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开放互联、衔接高效、智慧绿色、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各种运输方式衔接转换、一体化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到2025年,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建设不少于2个以上多式联运枢纽;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建设2个以上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市场环境更加优化,全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打造物流枢纽经济优势,促进经济提质提速,培育打造2个以上河南省物流“豫军”企业,多式联运在畅通现代流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
到2025年,全区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量(含发送和到达)较2021年增加434万吨;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煤炭、焦炭、矿石等大宗货物中长距离铁路运输比例达到75%以上。
二、多措并举,打造现代化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一)实施铁路运能提升工程。研究编制济源全域铁路货运能力提升规划,2025年底前完成对济源市永安铁路储运有限公司专用线、济源市兴达煤炭运销有限公司专用线、济源市柿槟专用线以及济源站等既有的设备、能力紧张的专用线或车站的升级改造工程,提升运输能力。同时完成济源经济开发区冶炼企业专用线、盘通仓储专用线、沁河北物流园区专用线等专用线建设,以完善铁路设施布局,提升运输效率,形成布局合理、内畅外联的铁路网络。到2025年,铁路货运量(含发送和到达)较2021年增加434万吨。(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管理办公室、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焦作车务段)
(二)加快建设多式联运枢纽体系。以济源-连云港铁海双向班列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沁河北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园建设为抓手,布局一批运输需求量大、上下协同性强的关联产业,推动多式联运与制造、冷链、粮食等产业联动发展,打造多式联运枢纽经济片区。(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管理办公室、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焦作车务段)
(三)完善多式联运标准制定。坚持标准先行,精准对接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运载单元、专用载运工具、转运设备、信息交换接口、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标准需求,推广跨方式快速换装转运标准化设施设备,推动形成统一的多式联运标准和规则。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探索多式联运提单物权化。(责任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交通运输局、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焦作车务段)
(四)推动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对接省内、国内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共享,提升联运服务水平和组织效率。培育壮大多式联运运营服务平台公司,支持铁路运输企业、邮政快递企业、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责任单位: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交通运输局)
三、优化运输结构,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一)积极推进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建示范区、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数据互通,统仓共配。研究制定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运营补贴政策,积极推广清洁能源运输装备、装卸设备。优化干支衔接、城乡配送组织模式,提升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物流绿色化、清洁化、集约化水平。(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商务局)、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公安局、生态环境局、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
(二)积极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加快推进专用线建设,减少铁路运输短驳,提高运输效率。积极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新建或迁建煤炭、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原则上要接入铁路专用线或封闭式管廊。(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生态环境局、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管理办公室、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焦作车务段)
(三)提升装备绿色化水平。开展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应用示范工作,聚焦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推广应用纯电动、LNG(液化天然气)、氢燃料等清洁能源货运车辆、货运船舶、吊装设备和转运机械。(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交通运输局、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
(四)加快完善骨干公路网。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络,紧抓我省“13445工程”实施机遇,实施沿太行高速焦作至济源段项目,加强济源、焦作、新乡等区域联系,促进沿太行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沿太行高速西延建设,完善市域高速环线,提升市区对城市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济源至新安高速建设,促进洛济深度融合;建设沿黄高速,构建沿黄高等级快速通道;谋划实施市区至小浪底高速公路项目;适时启动菏宝高速王屋山服务区、收费站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至2025年,高速公路新增里程66公里,通车总里程达206公里,计划完成投资108亿元,形成“三横三纵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布局。(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五)规范公路货运发展。健全货运车辆非法改装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杜绝非法改装货运车辆出厂上路。开展货车超限超载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大宗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合理规划建设铁路货场、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港口集疏运通道,对在非高峰期、沿规划通道行驶的公路短驳车辆给予通行便利。(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展改革和统计局)
四、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济源示范区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领导小组,示范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市长担任组长,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财政金融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焦作车务段为成员单位,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
(二)完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车购税资金、债券资金支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和社会资本通过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加大对多式联运发展的资金投入。结合我区发展实际,研究制定鼓励支持多式联运发展和运输结构调整的配套政策措施,针对煤炭、焦炭、矿石等重点货类,对“公转铁”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错峰生产配额倾斜支持,引导企业提高绿色运输比例。(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财政金融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综合货运枢纽、中转分拨基地、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用地支持力度,优先保障纳入国家、省级、市级规划的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为支撑多式联运发展、运输结构调整的重点建设项目开辟环评、用地等手续审批“绿色”通道,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交通运输局)
(四)加强统计监测。研究建立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运行监测、统计分析制度,探索建立多式联运发展质量和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积极开展周期性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定期发布监测分析报告,合理引导市场预期。(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焦作车务段)
附件:济源示范区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济源示范区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文轩(示范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市长)
副组长:李建超(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
周奎明(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局长)
刘建军(示范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成 员:孔军国(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四级调研员)
赵建军(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
王立中(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党组成员)
卢会忠(示范区公安局副局长)
李佩军(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
苗广(示范区交通运输局执法支队支队长)
王 锋(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
王雪峰(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陶鹏(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党组成员)
王新强(济源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王东平(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副总经理)
王玉忠(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焦作车务段副段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示范区交通运输局,刘建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多式联运和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组织做好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