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 政策解读 > 部门解读
《关于印发济源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解读
发布机构: 时间:2017-11-30

根据《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豫政〔2016〕22号)和《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济政〔2016〕38号)精神,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市委农办草拟了《济源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一、政策解读提纲

1.背景依据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2016年4月15日发布的《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豫政〔2016〕22号)和济源市人民政府2016年7月25日发布的《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济政〔2016〕38号)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补齐农业农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结合各相关部门的“十三五”专项规划方案,市委农办起草了《济源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提出到2020年,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82%。

2.起草过程

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委、人社局、国土局、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农机局、一体办等51个单位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修改完善,2017年11月6日提交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3.主要内容

整体规划共分5章23节。

第一部分为规划背景。共2节内容。主要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效和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式。“十二五”末,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36.77亿元,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75.2%,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八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成效显著,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基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69元。

第二部分为总体要求。共4节内容。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要从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四个方面狠抓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确保到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82%。

第三部分为主要任务。共8节内容,明确了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工作任务。一是大力推进种养业结构调整。二是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支撑。四是强化农业重大基础工程支撑。五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行动。六是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七是全面改善农村民生。八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第四部分为环境影响评价。共5节内容。这部分主要是贯彻落实河南省规划的要求,主要有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五方面内容。

第五部分为保障措施。共4节内容。这部分也是贯彻落实河南省规划的要求,主要有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衔接落实、加强考核评价、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等四个方面。

4.政策答疑

(1)济源市“十三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坚持创新强农,坚持协调惠农,坚持绿色兴农,坚持共享富农,坚持开放助农。

(2)济源市“十三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具体发展目标有哪些?

一是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稳步提高。粮食总产达到2.2亿公斤左右,肉类、禽蛋和奶类产量分别达到7.5万吨、2.5万吨和7.5万吨。油料、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其他农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农产品供给结构更加合理。

二是现代农业发展效率和水平明显提升。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左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以上,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5,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左右、加工增值率提高到1∶3左右,全市60%以上的农户从产业融合发展中直接受益。

三是农业生态和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5.1%,森林蓄积量达到457.7万立方米。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农村供水、供电、道路、通信、住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80%以上的中心村和特色村达到省级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40%以上达到示范村标准。

四是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00元, 2017年实现现行标准下0.7万名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8年实现59个贫困村有序摘帽,确保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济源市“十三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有哪些?

一是突出抓好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按照种养结构调优、加工能力调强、经营规模调大、产业链条调长的要求,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村金融保险体系、农业产品流通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相、品牌,使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更加契合,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是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大农业、大食品、大市场和全链条、全要素、全循环理念,建设形成一批高品质、高效益、高产能、高科技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着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三是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保护农业资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实现农业与生态互进互促、共赢发展。

四是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精准扶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二、解读渠道

通过济源之窗、政务微博、济源“三农”微信、济源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解读,同时,市委农办会随时接受公众的政策咨询。

  2017年11月30日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