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10: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济源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发布人:
赵 山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周奎明 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 峰 济源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局长
陈肖林 济源示范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牛东红 济源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海阔 济源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主持人: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负责人雷化雨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济源示范区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济源切实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赵山先生;
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奎明先生;
济源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杨峰先生;
济源示范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肖林先生;
济源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牛东红先生;
济源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海阔先生;
欢迎各位发布人!
下面,先请赵山先生作主发布。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赵山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同大家见面,介绍济源示范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首先,我谨代表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济源示范区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济源地处黄河中下游,全境属于黄河流域。黄河从山西省垣曲县进入济源,境内黄河干流岸线总长58公里,有黄河一级支流16条,二级支流27条,三、四级支流11条,其中在济源境内汇入黄河的支流有14条。
近年来,济源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加强战略规划、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文化保护传承等领域不断寻求新突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明晰发展蓝图。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高标准编制市级黄河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水安全保障等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四大班子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围绕国家、省重点支持方向,规划实施重大项目98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擦亮绿色发展底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五年绿满山川平原、十年彩染森林济源”的总体目标,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黄河湿地生态恢复,一幅矿山见绿、水中见鱼、林中见果的美丽画卷,正在黄河北岸徐徐展开。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营造林26万亩,建成国家级森林乡村5个、全国生态文化村3个,全域森林覆盖率达45.58%,探索推广的“鱼鳞坑”造林模式,开创了太行山造林困难地造林的典范经验,纳入《河南省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投资6.57亿元的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三是坚持以水而定,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认真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黄河流域涉水企业分类管理,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获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中原特钢入围水利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节水型工业企业典型案例。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黑臭水体治理攻坚、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三大行动,国控、省控水质断面达标率100%,黄河主河道济源段水质常年定性评价为“优”,小浪底(济源段)、沁河(济源段)荣获省级幸福河湖称号,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统筹用好黄河水资源,小浪底北岸灌区济源段一期竣工并试通水,第三自来水厂投入试运行,投资8.75亿元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即将竣工,确保了济源城乡群众饮用水安全。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产业基础较好的发展条件,确立了“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径,具有济源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正加快形成。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打造8条重点产业链为抓手,做强做优有色、钢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纳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滩布局氢能、碳捕集、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产值近2000亿元,特种钢跻身中国优特钢第一阵容,纳米新材料产业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服务业扩量提质,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那些年·小镇、小有洞天等精品民宿成为旅游消费的亮点。建成全省首家外向型经济一站式服务中心,构建全链条闭环式外贸服务模式,助力济源企业扬帆出海,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三年突破300亿元大关。做精做优现代农业,聚焦“一粒种、一棵草、一只兔、一头牛、一瓶饮料”,全链条、全产业、全生态实施种业振兴、兔业振兴、奶业振兴、中草药和新饮料产业培育行动,制种基地面积达5.93万亩,巩固了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的地位。
五是坚持保护传承,守护黄河历史文化根脉。济源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我们始终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为神圣使命,主动融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讲好济源的黄河故事。深入挖掘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新校区建成投用,成为省内外党员干部学习愚公移山精神、领悟初心使命的优质平台;现代豫剧《山路弯弯》荣获“河南文华大奖”,大型原创音乐剧《愚公移山》在中央歌剧院成功演出,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的电影《愚公移山》,将是全球首部AI全流程动画大电影。大力保护文化遗产,济水源水系保护开发加快推进,黄河船工号子、王屋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济源黄河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觉扛起使命职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合力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雷化雨:
谢谢赵市长的介绍!接下来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网记者:请问,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济源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赵山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以来,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中,济源全面落实国家、省相关部署,狠抓三项工作落实落地。
一是抓创新,增动能。我们召开了新型工业化暨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济源中试基地管理办法,河大纳米中试基地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约共建新材料联合实验室,蔬菜种业纳入中原农谷种业创新体系,两家中原学者工作站成功挂牌,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74家,豫光集团、优克电子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双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44%,居全省第2位。
二是抓项目,夯基础。牢牢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每周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手续办理专班会,开展节日假期期间“三不停”专项行动,高标准承办全省第十三期“三个一批”主会场活动,17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2亿元。深入实施“链长制”招商,精准对接工业富联、中国有研等10余家头部企业(院校),促成投资30亿元的新一代智能手机精密制造、投资10亿元的年产12万吨铝基新材料等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布局济源。
三是抓产业,育集群。立足济源产业基础,以“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和“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为抓手,培育壮大8条重点产业链,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产值近2000亿元,纳米材料产业纳入省“7+28+N”产业链群,全省纳米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济源举办,2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3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优生态科技中心中原总部落户济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18.8%,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达79.7%、42.8%、17.5%,发展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高。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作为黄河岸边的一座工业城市,请问,济源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
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奎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济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我们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有了明显改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流通、消费体系初见成效,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大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绿色低碳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同。
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首先,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济源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年度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机制,定期调度,狠抓落实。目前,正在研究编制《济源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实施方案》,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速全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
其次,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聚焦“3+6+5”产业,即优化提升3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延链升链;培优育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聚势赋能,补链强链;谋划布局氢能、新型储能、低空经济、未来健康和人形机器人5大未来产业,加快借力引进,建链成链。聚焦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现代物流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重点领域,加快平台经济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着力构建绿色低碳能源生产利用体系。今年以来,我们加大节能降碳的工作力度,对6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节能监察,实施了55个节能降碳改造项目,预计节能量能达到15万吨标准煤。率先在全省建设“双碳”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了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碳排放情况的动态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谋划实施21个源网荷储项目,新能源电力装机量超过23万千瓦,建成新型储能项目150兆瓦时。同时,我们紧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的政策机遇,谋划实施了100个设备更新项目,涉及投资197亿元。
第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编制了《济源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方案》,围绕有色、钢铁、化工等优势产业,完善全生命周期循环链条,谋划实施了总投资80亿元的19个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可新增废弃物回收利用量200万吨以上,循环经济产值占比达到33%,全国重要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加快打造。
最后,持续推进各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在建筑领域,我们持续提升建筑的绿色低碳水平,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标准,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实施,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的占比不断提高。在交通运输领域,推动新能源出租车更新,投运氢能源电池重卡,持续加快大宗货物“公转铁”。同时,不断加大绿色低碳宣传力度,通过节能宣传月、全国生态日、低碳日等活动进行宣传引导,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发布中提到,黄河主河道济源段的水质常年定性评价为“优”,想了解一下,济源是如何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的?
济源示范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杨峰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济源示范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连续多年,济源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乡镇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湖库水质稳定保持Ⅲ类以上,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其中小浪底水库上下游更是长期保持在Ⅱ类以上优良水体,水环境质量在全省位居前列。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四点:
一是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保障能力。近年来,济源示范区投入资金20亿元,规划实施了黄河湿地生态修复、蟒河生态修复、黄河流域水环境监管与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逐步健全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同时统筹抓好城乡黑臭水体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补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二是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原则,开展全域入河排污口排查行动,完成全域排污口排查,溯源完成率100%。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的原则,编制整治方案,分类施策,全面整治,目前整治完成率82%,已超额完成2024年省定目标,计划明年完成全部整治任务。
三是严厉打击流域水环境违法行为。聚焦黄河流域干流与重要支流,强化水环境监督管理,对违法排污口设置及违规排污行为依法严惩,及时化解水环境风险隐患。深入落实源头减污与治污策略,推动水质提升与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双丰收。
四是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积极推进绿色项目建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济源已有豫光股份、万洋冶炼、巨力钢丝绳3家企业荣列国家级绿色工厂,万洋绿色能源、金马中东2个项目入选河南省绿色低碳发展标志性项目。凭借循环经济的蓬勃发展,济源传统工业成功实现“绿色转型”。济源作为全省唯一的低碳试点城市代表,顺利通过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并斩获优良等次。
展望未来,济源示范区将遵循“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理念,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奋力达成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谢谢!
大河报记者:我们了解到,济源全域都在黄河流域,每一滴水都会流入黄河,请问,近年来济源在水土保持、水生态治理、水资源利用管理等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济源示范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肖林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济源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重点从综合治理和监督管理两方面发力。
在综合治理方面,
一是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我们重点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整治坡耕地、栽植水保建设,水土流失得到及时治理,治理率位于全省前列,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累计治理1192平方公里,目前,济源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58%,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3.49%、38.88%,济源也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示范市。
二是加强生态修复。济源实施了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全域造林6.37万亩,形成了“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一体修复、一体管护”的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济源模式”。
三是坚持四水同治。我们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进行统筹治理,2019年以来实施“四水同治”重点项目83项,包含中小河道治理、污水处理、生态走廊、引黄调蓄等,通过工程建设河湖水库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持续推进污染治理,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9%,农村污水排放有效管控行政村达到了95%,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镇政府所在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00%的目标。
在加强监督管理方面,主要是落实两项制度。
一是落实“河长制”。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市级领导亲自担任河长,设置市镇村三级河长,各级河长带头开展巡河检查,解决各类影响河道生态安全的问题。特别是大力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以“零容忍”态度,在黄河、沁河流域排查整改各类“四乱”问题,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垃圾、畜禽养殖场、非法排污口全面得到了清理整治。认真落实省总河长令,持续打造“河湖安澜、生态健康、人水和谐、景美文昌”的幸福河湖,沁河济源段被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命名为“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我们还创新设立了“河长+检察长+警长+网格长+民间河长+护河员+互联网”六项工作机制,各部门实施联动执法,强力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
二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我们强力推进工业企业截污治污、坚决取缔“小散乱污”企业,对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的入河排污口开展排查整治,对小浪底和西霞院库区网箱养鱼进行了集中清理。积极开展再生水利用,济源被水利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市”,典型经验在全国节水网刊载,为全国再生水利用起到了示范作用。2023年,全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了93.5%以上。
通过持续加强建设管理,进一步筑牢了河湖管理保护屏障,确保了条条清流入黄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黄河主河道济源段水质常年定性评价为“优”,济源地表水国控断面全面消除了劣V类水体,主要河流全部达到三类以上优良水质,济源地表水责任目标考核断面的水质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作为黄河岸边的一座文化旅游城市。请问,近年来,济源在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济源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牛东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济源是愚公故里、济水之源,是河南省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女娲补天、黄帝祭天等传说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拥有“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世纪工程”小浪底、“猕猴王国”五龙口等一大批风景名胜。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持续不断加强济源黄河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努力讲好讲活济源的黄河故事。
一是高效能推进黄河文化保护。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建设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场馆,创作提升了《黄河船工号子》等一批非遗展示节目,整理出版了《卢仝煎茶技艺》等一批专业书籍,推进“万里黄河第一峡”黄河三峡景区、“中原看海”黄河小浪底世纪工程等沿黄景区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让清水黄河、高峡平湖、奇峰林立的自然景观,让“大禹治水”等创世神话,得以完整保存和呈现在世人面前,大河风光熠熠生辉。
二是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济源的王屋山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也是重要传承地,我们积极推动王屋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充分展示王屋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的自然景观,打造王屋山旅游节等文化旅游品牌,创作大型音乐剧《愚公移山》,编排王屋琴书《愚公移山》非遗展示节目,正在制作全球首部AI全流程动画大电影《愚公移山》,我们努力推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愚公移山精神进一步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三是强化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济源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整合济源红色资源,打造了愚公移山精神传承区、晋豫边文化体验区、河防堡垒沿黄休闲区、南太行红色拓展区红色旅游功能片区,依托朱德出太行小道、支援皮徐支队、陈谢大军渡黄河等遗址遗迹,开发红色旅游线路,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四是开展特色研学旅行活动。利用济源黄河文化资源,建设了示范性综合实践中心、小浪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批优质研学基地营地,推出“走进黄河母亲河”“追梦小浪底”等系列精品研学线路,打造了《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黄河文化》等特色研学课程,把济源黄河文化变成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学校”和“活教材”。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大力传承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继续努力做好济源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这篇大文章。
谢谢!
中新社记者:对于济源来说,全域均属于黄河流域,黄河水旱灾害防御任务十分艰巨。请问,济源是如何做好黄河防汛工作,确保黄河安全度汛、岁岁安澜的?
济源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海阔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对于济源来说,全域均属于黄河流域,黄河水旱灾害防御任务十分艰巨,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河道形态复杂,境内有山区、库区、平原等多类型河道,上游山区河道岸坡陡峻,河身狭窄,迂回曲折,下游多为游荡型河道,河床宽浅,水流散乱,河势游荡多变;二是洪水预见期短,防守难度较大。沁河下游防洪工程距河口村水库坝址仅9公里,洪水自河口村水库进入沁河下游仅1小时,汛期洪水来势迅猛,准备期、预见期短,防守难度较大。
针对济源黄(沁)河防汛的特点、难点,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细化落实责任。贯彻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健全“党政领导、防指统筹、河务支撑、部门协同、群防群控”的防汛机制。建立“1个防汛指挥部+14个工作专班+16个前线指挥部”的扁平化指挥机构,将黄(沁)河防汛与全市防汛工作一体联动、统筹安排。发挥沁河双市级河长优势,自上而下压实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在强化部门行业监管的基础上,对黄(沁)河划片分段,逐段明确物资储备、抢险队伍、堤防包段单位和责任人,并于每年汛前在媒体上向社会公示。
二是强化“四预”措施,实行积极防御。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警“三道防线”,推进“四预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精准决策,为防洪避险、应急抢险争取更多时间。搭建“河长+”防汛智慧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市所有重要河段全部安装前置基站和探头,做到预报“准”;建立“周会商+暴雨会商+场次洪水会商”的防汛会商制度,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做到预警 “快”;针对山区防汛、水库防汛、河道防汛等特点,建立“1+17”防汛预案体系,做到预案“实”;按照全要素、实战化的要求,组织防汛抢险群防队伍,开展超标准洪水防御演练,磨合队伍,检验预案,做到预演“真”。
三是做好工程维护,充分发挥水工程作用。开展河道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疏浚河道、修正河势、规整岸坡,显著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先后完成沁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沁河(济源段)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项目,使沁河下游堤防全部达到设防标准,发挥河口村水库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建成以“水库+堤防”为核心的防洪工程体系,有效提高了洪水防御能力。
四是积极应用新技术,提升防汛效率。建设工程智能监控、坝岸监测、“智能石头”、河务通APP、河道巡查预警机等一批防汛数智化新系统、新设备,“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汛情监测,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有力推进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通过这些防汛措施,我们成功应对202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最严重的秋汛洪水和1982年以来沁河最大洪水,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了济源黄(沁)河岁岁安澜。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为确保黄河岁岁安澜持续奋斗!谢谢!
雷化雨:谢谢各位发布人的详实介绍!今天的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一步采访了解。
最后,再次谢谢赵市长和各位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也感谢记者朋友的积极参与,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