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日上午9:00,在济源示范区新闻发布厅,举办示范区庆新年产业工人落户济源激励政策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
赵会生 示范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市政府副市长
张中联 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安东利 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志敏 示范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剑波 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常 琳 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凤钊 示范区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主持人
郑卫光 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新闻外宣办(示范区管委会新闻办)主任
郑卫光: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示范区管委会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济源是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是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用工需求。示范区党委委管委会深知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多年来出台系列政策招引人才、建设人才强区,吸引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在济源就业安家落户。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济源示范区“庆新年产业工人落户济源”激励政策专场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示范区人才招引、就业服务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示范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市政府副市长赵会生同志,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中联同志,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安东利同志,示范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志敏同志,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剑波同志,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常琳同志,示范区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孙凤钊同志,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示范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市政府副市长赵会生同志,向大家介绍示范区服务重点企业用工、推进以人为本城镇化工作的整体情况。
赵会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今天是元月3日,是新年的第三天。首先,我代表济源示范区管委会、济源市人民政府向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济源发展的各位新闻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境内王屋雄奇、太行壮美、济水清幽、黄河安澜。可以说,山水相依、资源丰富,是一座人杰地灵的美丽之城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之城,欢迎大家并通过媒体宣传,使更多的周边市民和全国青年朋友在新的一年里来到济源、感知济源、享受济源、建设济源、落户济源。
济源工业基础良好,企业实力较强,工业化水平达到70%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6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是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地。目前,济源拥有中国企业500强1家(河南12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4家(河南25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家(河南14家),人均GDP位居全省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河南省第二,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超过80%,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各项社会保障水平一直位居全省前列。近三年以来,济源城市人口呈现持续流入态势,中心城区人口突破5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突破4.5万人,新增来济落户超过3000余人。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重点围绕有效解决外来产业工人、青年就业群体的“操心事”,多次深入调研论证,统筹组合优化政策,研究出台了《济源示范区服务重点企业用工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若干激励政策措施》,一体化推进落户零门槛、就业有岗位、人才发奖补、住房分类保、子女有学上、病弱享扶助等政策落地见效。去年9月28日,济源示范区在富联科技隆重举办首批外来人员落户济源迎新仪式,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张宏义等领导同志为外来人员发放了户口本、人才补贴和住房钥匙等,释放了强烈信号,取得了积极进展。
去年以来,我们始终心系外来产业工人、青年就业群体的“揪心事”,努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外来人员留得下、生活好。据统计,去年豫光金铅、济源钢铁、万洋冶炼、金利金铅、金马能源、伊利乳业和双汇食品等7家知名龙头企业2023年新增招聘用工3002人;富联科技(济源)有限公司5G终端精密制造项目自2023年6月份建成投产以来,累计吸引全国5.07万人次产业工人来济源务工就业。企业发展“起高峰”带来的用工“大流量”,正源源不断转化为产业转型的“核动力”和城市发展的“新留量”。
在的新一年里,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明确要求,全方位服务产业工人就业需求,精准化对接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用工引才需求,重点加强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保障,用心用情抓好就业、社保、医保、救助等方面均等服务,及时评估优化政策,及时统筹协调落实政策,持续提高经济发展能级和人口的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我们也希望媒体朋友能够通过今天地发布会,更多更好更多渠道地宣传济源,友好传递“来了就是济源人”的城市温暖,提升“我在济源挺好的”城市感受。
春节前后是劳动者换岗交流的高峰期,企业开工复工的转换期,也是我们吸引五湖四海人员来济源就业的重要窗口期。当前,济源经济发展势头好、企业用工需求量大,我们将以“春风行动”为引领,举办多场次线上线下招聘会,持续推出一大批发展有前景、收入有保障的就业岗位。
在此,通过本次新闻发布会发出诚挚地邀请,欢迎更多的产业工人、青年朋友来济就业创业、安居生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济源让大家更向往。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济源发展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诚邀大家常来济源做客,游王屋山水、讲愚公故事、谋发展之策。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祝全国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郑卫光:
谢谢赵市长的精彩发布!接下来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按照惯例,请提问前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提问现在开始。
记者提问:
我是河南日报记者。为了让更多的人扎根济源,示范区出台很多政策,请问人社局王剑波局长,这些政策具体起到了什么的作用,发挥出多大效果?
王剑波:
首先感谢各位新闻媒体记者对济源就业工作的关注关怀!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服务保障重点企业用工中,人社局等部门按照示范区管委会决策部署,深入企业职工一线问卷调查走访,全面收集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年群体在落户、住房、就业和家属安置随迁、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和关键共性诉求,统筹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全面梳理评估既有政策,有序推动综合施策破解和政策集成创新,联合11个部门出台《济源示范区服务重点企业用工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若干激励政策措施》13条激励政策,牵头抓好落户就业措施的入企宣传广覆盖、群众申请一网办。
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服务重点企业用工推进以人为本城镇化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推进工作举措,服务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用工峰值高达4.7万人,其中外来人员就超过3万人,也因此带动了济源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借此机会,向记者朋友和社会各界通报三个相关数据。
一是来济落户就业加快增长。据综合就业数据和户政数据,首批“新济源人”落户迎新仪式举办以来,济源全年新增落户达1000人以上。在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新常态下,济源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人口净流入城市,充分反映了济源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和就业承载的大容量。
二是关键就业指标超额完成。人社部门积极顺应全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分类推进就业岗位开发、企业稳岗拓岗和创新就业服务、专项促进行动,助力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就业群体“好找工作”“找好工作”。截至11月底,济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54万人,提前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5.3%,保持全省最低水平;两所驻济院校应届毕业生留济就业1463人,占比高于去年同期。总体来看,济源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上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三是青年人才就业稳中向好。落户就业13条激励政策措施中提出,为重点企业新引进落户就业的青年人才发放生活补贴等“真金白银”(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毕业生、全日制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全职新引进来济就业落户并签订3年及以上劳动合同,且连续缴纳养老保险(不含补缴)满1年的,按照3年内博士研究生每年3万元,35岁以下(含35岁)硕士研究生每年2万元、“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每年1万元、其他高校本科生每年5000元发放生活补贴)。人社部门依托“济源智慧”人社平台开发了人才在线认定等功能模块,首次实现“零跑腿”申请、“一站式”办理。截至目前,初审通过人才认定1935人,计划发放人才补贴1400余万元,充分彰显了济源以产聚才的吸引力和爱才惠才的大手笔。
回答完毕,谢谢!
记者提问:
我是河南电视台记者。刚才赵市长发布词上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来了就是济源人”,“我在济源挺好的”。来济源后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工作和生活的问题,请问王局长我们怎么才能让大家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王剑波:
感谢您的提问。下一步,人社部门将按照示范区管委会决策部署,在服务保障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年群体来济落户就业上,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加快破解短板弱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聚焦群众所盼、发展所需,持续扩大高质量就业岗位供给。全面对接示范区深入实施“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扎实开展“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用工引才需求,在主导产业延链升链、新兴产业补链强链中,加快打造一批新的高质量就业增长点,每年开发技能型、知识型就业岗位1.5万个以上,加密举办“济济人才·源源涌留”线上线下招聘会100场次以上,均等开展就业创业普惠服务、政策补贴事项无感智办,让广大外来人员和青年群体在济就业有好岗、收入有保障。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持续增强留济源落户就业获得感。树牢系统思维,对标先进地市,既加快落实既定可行的政策举措,牵头协调推进落户租房、购房贷款、子女入学、低保医保等民生服务“暖心直达”“易享快办”;又切实加强政策评估迭代升级,在就业创业一网办、创新创业倾力帮、社会保障一张卡、生活关爱暖心补、先进典型高礼遇等方面,强化协同联动突破、放大政策组合效应、增强辨识度时度效,共同办好省内外人员来济落户就业生活的“关键事”“操心事”。
在此,也诚恳欢迎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和媒体朋友多提针对性建议和具体化举措,宣传济源、立业济源,帮助我们把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吸引来济落户就业工作做得更充分、更满意,为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汇聚更多人力资源、厚植强劲发展潜力。
回答完毕,谢谢!
记者提问:
我是河南经济报记者。要让外来人口“愿意来、来得了、留得住”,住房保障是关键,请问住建局张中联局长,咱们在这方面有哪些优惠政策?具体是如何实施的?
张中联:
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社会财富,也是推动济源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让这些人才能够扎根济源,开心工作,幸福生活,保障住房是住建部门责无旁贷的。2023年7月,根据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安排部署,依据《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关于印发济源示范区构建高质量人才发展体系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示范区住建局出台《济源市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和《济源市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在制度层面上健全了人才住房的保障。
当前,我们对人才住房实施分类别保障、多渠道保障。分类保障即:将全职新引进到济源工作、在济源没有购房、也没有享受到济源住房保障政策并经认定的人才,纳入保障范围;多渠道保障即,提供人才住房保障、租房补贴保障、人才购房补贴保障。具体来说:
符合条件人才对应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一套,或者由政府提供5年内免租金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一套。当前,示范区住建局正在全力开发人才公寓建设,建成之后可以提供1880套。如果人才住房房源无法满足人才住房需求时,我们将适时启动人才租房的租金补贴发放。
此外,住建部门还提供了部分公租房、保租房供社会上的新市民、新青年等群体申请居住。经统计,截止到目前,已有570名富士康职工通过住建部门提供的公租房、保租房在济源找到新家,实现了“安居”。
在人才住房申请办理方面,住建部门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多措并举,为包括富士康职工在内的新市民、新青年提供更周到、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一是建立绿色通道。在“市民之家”设立专门通道,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常态化受理申请,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的申请服务方式。二是压缩审批时限。审批手续进行简化取消,24个工作日内完成人才住房保障的审核分配入住。三是实行跟踪服务。安排专人跟踪,开展不定期回访,让人才能够“安居无忧”。
2023年12月31日,河南省政府印发了开门红的17条具体详细举措,其中也包括扩大住房消费方面的内容。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住建部门正与其他部门一起,扩大消费方面如何能给新青年、新人才、新市民、愿意来济源工作扎根生活的人才提供更多的住房保障措施,请大家耐心等待,谢谢!
记者提问:
我是法制与新闻网记者。济源作为人口净流入城市,外来人员来济人员就业、落户越来越多,请问公安局孙凤钊局长,济源怎样可以快捷高效的办理落户手续?
孙凤钊:
谢谢您的提问!我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为响应示范区人才强区战略,支持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引才,方便外来务工人员来济安家落户”,在2022年9月6日推行“零门槛”落户政策,全面放开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各类引进人才、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出台了“济源示范区人才落户城镇操作指南”,对适用范围及办理地点、办理流程等进行明确,并按照操作指南予以落实。
第二,为更好服务外来人口落户,我局在16个派出所设立集体户口,对在本辖区实际居住但无本人合法房屋产权的人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把有意愿且符合落户条件的人口统一在集体户口落户。
第三,开通户口迁移“跨省通办”和全国范围开具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事项办理。纵深推进公安户籍管理“放管服”改革,不断改进公安机关户籍领域政务服务,依托公安部“跨地域户口迁移信息网上备案系统” ,优化业务工作流程,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实现户口迁移“跨省通办”,真正的做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真正的做好服务群众工作。
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
我是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随着就业和福利政策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和青年代表选择来济源落户安家。我想问一下农业农村局的安局长,他们对家乡原有宅基地使用和承包地权属方面存在一些顾虑。请问国家在这方面有什么政策规定能让大家安心扎根济源?
安东利:
这个问题我分承包地和宅基地两个方面进行回答:
关于承包地,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新的土地承包法将原土地承包法中“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修订为“国家保护进城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户进城落户的条件。承包期内,承包农户进城落户的,引导支持其按照自愿有偿原则依法在集体经济组织内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也可以鼓励其流转土地经营权。”在法律层面上对进城落户的农户承包经营权进行了明确和保护。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均明确指出“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
所以说,对进城落户的农民,一方面当地政府可以引导他们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将承包地转让或者退还集体,前提是自愿有偿。另一方面,也可以保留承包权、流转经营权或者通过代耕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关于宅基地,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不能强迫进城落户农民放弃其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在此之前,《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农民进城落户后,其原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应予以确权登记。”
因此外来人员来济就业落户后,并不影响原户籍地的承包地和宅基地待遇,也不会给落户人员造成个人损失。
谢谢!
记者提问:
我是济源日报记者。外来人员落户济源,都特别关心子女入学问题,请问教育局常琳局长,外来人员落户济源后,怎样让子女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常琳:
首先,感谢这个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对济源教育工作的关心、关爱和支持。就这个问题,教育体育局从两个方面来保证。
一是健全完善招生入学政策。优化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清理精简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简化报名入学手续,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确保“应入尽入”。享受教育优待政策的外来投资重点企业高管等子女在此基础上,结合监护人意见,优先安排入学。随迁子女入与本市学生“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
二是强化随迁子女教育服务。落实中小学、幼儿园主体责任,建立随迁子女成长档案,密切家校联系,落实跟踪管理和“一对一”帮扶,确保尽快融入集体,跟上进度。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考试升学等方面,随迁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随迁人员子女在济接受义务教育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与本地学生同等享受补贴资助政策。
2023年,示范区教育体育局认真落实教育优待政策,统筹做好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保障。其中,安置符条件的外来投资重点企业人员子女15人(小学9 人,初中6人),高层次人才子女7人(幼儿园2人、小学4人、初中1人),富联科技人员子女121人(小学73人、初中48人),这143名随迁人员子女均进入意向学校学习。
下一步,教育部门将主动站位全市发展大局,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优化教育服务,确保来济人员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回答完毕,谢谢!
记者提问:
我是济源晨报记者。随着济源一系列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实施,相信“一人来济,全家随迁”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请问民政局张志敏局长,外来人员落户后,如果随迁人员中发生生活困难,有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张志敏:
感谢媒体朋友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关注。民政局是民生兜底保障部门,在解决“新济源人”救助方面,民政部门主要职责是要保障随迁家属弱有所扶,具体政策是:随迁家庭成员在济源确有生活困难的,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所在地镇(街道)申请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符合重病重残“单人保”条件的人员,可单独提出申请,让家属生活有保障、随迁增信心。
目前,济源执行的低保政策是:济源率先在全省实行了城乡低保一体化,农村和城市低保标准均为630元/月/人,救助标准居全省前列。随迁家庭成员在济源确有生活困难的,可向户籍所在地镇(街道)提出救助申请,符合条件者按照一定程序即可享受低保、临时救助等相关社会救助待遇;低保边缘家庭中符合重病重残“单人保”条件的人员可单独提出申请。
除此之外,还有四种临时救助渠道,分别是:一是民政部门临时救助。每年安排预算30万元,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人员,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在急难发生地及时地给予临时救助;二是设立困难群众救急难专项基金。2023年面向社会募集基金30多万元,对患重大疾病或遭遇突发灾祸及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救助;三是大病救助。联系医疗保障局,出台了《示范区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办法》。对因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大病患者,按规定落实医疗救助待遇;四是慈善救助。为暂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或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群众纾难解困,这段时间我们排查了一下,对25人进行了慈善救助。
2023年9月1日新政策出台,民政部门共救助7名外来务工人员,发放临时救助金14000元。下一步,临近年关,我们将加大和富士康等重点用工企业的沟通,及时将生活困难的新济源人纳入救助范围,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竭尽全力当好困难群众美好生活的守护者,让随迁人员和家属生活有保障、随迁有信心,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民政力量。
郑卫光: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会后,各位记者朋友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可以与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进行深入采访。
朋友们,“山高路远、素履以往”,示范区将全力保障大家在就业、落户、入学、社保、就医等各方面的需求。也希望每一位在济源落户的奋斗者,通过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元旦佳节刚过,也祝愿所有在济源工作生活的家人们朋友们,“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在新的一年里,万事顺遂,阖家幸福。希望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多多关注、持续报道,把广大青年人才在济源的奋斗实践推向全省全国,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到济源安家创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