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市情>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

近年来,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创建引领、河湖连通、提升路网、拓展济东”的中心城区发展思路,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为抓手,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济源顺利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复检,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全面打通中心城区主次干道,综合提升改造城市老化道路,路网建设与改造稳步推进。时代广场地下通道建成通行,南一环、西一环、愚公路等城市干线道路全面提升改造,二环路实现合围,高效、畅通、便捷的城市路网体系形成。加强公共停车场建设,篮球城地下停车场城市地下停车场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城市主次干道总里程达485公里,城市道路总面积7.24平方公里,城市路网密度8.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13.15%。沁北电厂向主城区供热顺利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实现“双热源”;强力实施“气化济源”工程,新增供气管网159.6公里,中心城区、两个片区及六个平原镇实现管道燃气全覆盖,济源王屋镇燃气综合服务站正式开通,天然气“镇镇通”基本实现;城市供水第三水厂建成运行,城镇供水水质达标106项,济源人民喝上了Ⅰ类标准的优质地表水,为全面禁采地下水奠定基础。先后建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垃圾无害化处理沼气发电等项目,医疗废物处置、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持续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同步建成古轵公园、蟒河公园、济源植物园、牡丹园等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城市东、南、西、北各新增一处大型公园绿地;完成59处7100亩空闲土地生态修复,新建成湨梁公园、济上园、屯水公园、银杏园等42处游园、绿地;改造提升迎春园、惠春园等公园、游园。城市建成区公园、游园总数量达到105个,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2.06% 、39.82%,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1.2%,初步形成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等互为补充的公园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加强水系综合治理,蟒河、苇泉河、盘溪河、龙河(解放河)、桑榆河、上堰河6条城市河流黑臭水体已消除,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清水长流。整治龙潭湖,改善水生态。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河道生态治理、堤岸美化亮化工程全面铺开。新建改造市政道路、居民小区、城中村等内部管网85.1公里,改造蟒河、湨河、苇泉河、珠龙河沿河截污管道截流井、混接雨水及合流制排水口,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排涝能力,污水处理能力14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9%。加快镇区污水收集处理,完成39个行政村的污水管网建设,安装污水处理设备33台,新增农村污水管网390公里,17000余户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处理。

住房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2019年、2020年纳入中央和省级补助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9个。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增分配5929套,其中富士花园小区执行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水气暖、幼儿园、便民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齐全,成为公租房精品“样板小区”。坚决落实“房住不炒”定位,加快推进房地产调控城市主体责任制落实。调控市场供求,激发市场活力。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治理,加强商品房预售金额监管,在建商品房项目预售资金监管达100%。

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186座,建筑垃圾临时转运场17个,平原50%以上村庄和山区主要村庄得到覆盖,村庄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占全部行政村94%,打造了思礼涧南庄村、牛湾村、三河村、承留镇花石村等一批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济源11个镇全部跨入河南省园林城镇行列,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园林城镇”。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邵原镇双房村、思礼镇水洪池村2个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思礼镇水洪池村“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十四五”期间,住建局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品位,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动城市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转型,为加快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实现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