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全域旅游换挡升级——访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刘慧华
来源:济源网 作者:连远 时间:2017-03-16

  

3月13日,刘慧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济源日报记者 程子明 摄

  “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在济源召开,济源首届旅游商品博览会举行,王屋山老子《道德经》原石艺术经卷揭幕……开春以来,旅游系统上上下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3月13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刘慧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旅游系统将以供给侧改革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各类旅游产品质量,推动济源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6年怎么样】

  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主线,全域旅游魅力绽放

  “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在全省率先通过评审,王屋山(济水源)龙头景区绽新颜,快旅慢游空间持续优化,‘旅游+’产业融合全面加速,旅游富民开辟广阔空间……”刘慧华说,去年,济源旅游产业可谓全域开花——全市接待游客9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20%;旅游经济对全市GDP、新增就业和脱贫攻坚贡献率分别达8.91%、22%和30.7%。

  2016年,我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先后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会、河南省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大王屋旅游环线初具雏形,王屋山(济水源)国家5A级景区创建预申报工作已完成;小浪底北岸新区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单位;五龙口景区推出“寻梦西游季”等系列活动,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目前,全市旅游已形成“全域一体、龙头带动”的发展格局。

  【2017年怎么办】

  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7年,我市力争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8亿元,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0%、15%;旅游业对全市GDP和新增就业的贡献率力争达15%和20%,为济源建设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谈到今年的工作,刘慧华开门见山。

  如何实现今年的目标?刘慧华给出的答案是: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她把市旅发委今年的重点工作总结为“三项创建”“三大提升”“四个结合”。

  “三项创建”是抓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王屋山(济水源)国家5A级景区创建、小浪底北岸新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三大提升”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品牌营销能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提升;“四个结合”是与服务业发展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文明创建工作相结合、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握紧拳头好发力。”刘慧华说,这些重点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全域旅游提质增效、实现旅游富民有针对性开展的。

  “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我市今年旅游工作的‘重头戏’。”刘慧华告诉记者,济源全域旅游要上新台阶,必须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丰富产品供给,提升城市吸引力,叫响“一山一水一精神”城市品牌。在旅游文化发展方面,要深入挖掘道教文化、愚公文化、济水文化,打造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及纪念馆、济水源文化产业园、王屋山道文化产业园、道教学院等重点项目,开发祭水大典实景演艺、“洞天福地”论坛,持续办好道教文化音乐演出活动。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将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搭建旅游商品交流交易平台,依托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开发愚公移山系列文化产品,依托豫光、万洋金银制品等资源,开发游客欢迎的旅游纪念品;策划包装提升冬凌茶、土馍、马村酥梨、寺郎腰大葱等旅游产品,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的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国内旅游市场畅销的旅游商品,全面提升济源旅游商品供给质量。

扫一扫
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