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动态
河南日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济源探索
时间:2018-08-14 | 来源:济源网 |点击量:

  为何要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原因可多了。”济源市承留镇花石村党支部书记周全喜一转身,指着村里马路上的树枝说,8月1日下了一场大暴雨,村里不少树木被刮倒,树枝横在路上。“村集体有钱了,就能尽快组织人手,把树枝及时清理干净。要是没钱,谁愿意光出义务工?”

  他感慨道,村集体有钱就能为村民办更多好事、实事,干群关系就能更加融洽,村民就能拧成一股绳。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指出,我省是农业大省,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最突出的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5年,全国挑选29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济源市是我省唯一入选的试点。

  3年过去,农村集体资产如何“化茧成蝶”,从“死资产”变成“活资本”,为集体经济发展装上“助推器”,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济源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

    村村都有明白账 户户都有分红股 

  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张道明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现有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存在着归属不清、权能不完整、保护不严、流转不畅等问题。

  “清产核资”是集体资产盘活用好的第一步。村集体有多少房屋、企业等经营性资产,有多少用于公共服务的教育、体育、文化等方面的非经营性资产,有多少耕地、山坡荒地等资源性资产,村民甚至村里的“当家人”都不清楚。

  王屋镇柏木凹村党支部书记张树杰说:“当了几十年村支书,但村里究竟有多少资产自己也说不上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改革中,柏木凹村清查出集体账面资产2000多万元。下冶镇原头村通过清查,追回外欠资金100余万元。

  济源市委常委、秘书长孔庆贺介绍,截至目前,济源已经圆满完成清产核资任务,农村集体资产的“家底”得以清晰:清查经营性资产37亿元,非经营性资产9.2亿元,资源性资产8万亩。清产核资后较清查前新增总资产2亿元。

  摸清“家底”后,村村都有本明白账。各村根据济源市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认身份确认指导意见》,厘清集体成员边界。

  承留镇花石村是该市最早开始试点的村庄。全村713人中,693人被确认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62.35万元经营性资产进行股权量化后,一人一股,每股899元。村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户为单位向股民发放股权证。

  至此,花石村的资源化作“资产”,资金变成“股金”,村民也纷纷变身“股东”。股东对自己的股权享有占有、收益、抵押、担保、有偿退出、继承等权能,改变了过去集体资产“人人有份”“人人无份”的局面,村民的集体资产财产权落到实处,调动了成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按照“试点—扩面—全面推开”的总体思路,实施“确权—赋能—活权”三步走战略,到2017年底,济源市525个村(居)中,508个村(居)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确定成员52万人。

    “死资产”变成“活资本” 

  当然,股权量化并不是为了分钱了事,而是要通过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整合做大这块蛋糕,使得集体经济变强,农民增收。

  2015年试点当年,依托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优势,花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滑雪场项目并入股10万元。第二年,村民就从中分红。

  济源市农牧局局长李军玲表示,花石村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型发展集体经济的代表。因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济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还探索了现代农业发展型等多种股份合作模式。

  丰富多样、种类清晰的发展模式,给完成清产核资后的村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可复制、可操作的宝贵经验。

  新生的集体经济组织仿若棵棵幼苗,如何对它们扶一把?

  政府助推。济源出台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累计为13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发展资金2200万元,折股量化到人、落实到户,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心针”。此外,济源正在谋划集体资产股权抵押担保试点工作,为集体经济争取更多发展资金。

  外力帮扶。借助企业对口帮扶贫困村的机遇,一些贫困村的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大峪镇王庄村在河南省交通投资集团的帮扶下,入股162万元至济源恒盛王庄农旅综合开发公司,建起汽车主题公园,村集体每年分红10%。村里还购买4台房车、32台劳保加工设备出租获得收益。

  该集团驻王庄村第一书记任云飞介绍,如今不仅可以住在新奇的汽车宾馆里,还可以吃吃农家乐,买点土特产,沿着盘山健身步道吸吸氧。王庄不仅成功摘掉贫困帽,也成为济源首家挂牌3A级景区的村庄。

  内部激发动力,外部倾心呵护,各方合力助推下,农村集体资产得以保值增值。

    效果很显著 困难也不少 

  作为全省第一个试点,济源先行先试,勇于创新,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蹚出一条路子。

  借鉴“济源经验”,目前,我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面铺开,全省共完成清产核资村(居)4146个。“济源经验”在全国推广,曾先后3次在全国交流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前来交流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济源探索为何备受推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又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明晰了产权关系,调动了成员参与集体资产管理的积极性。比如,花石村通过股改,集体经济的利益和股民个人的利益捆在一起,“大锅饭”也是“自家饭”,碰到下雨天,股民们纷纷自发前去保护所建滑雪项目场地。

  ——盘活了农村资产资源,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北海街道东关居委会是济源市最早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村(居),因城镇化发展“近水楼台”,这个城郊居委会2005年就自发成立“董事会”,启动股份制改革,家家有股,人人有份。依靠租赁收入,如今每户年分红增加到万元以上,还享受养老、娱乐等各方面福利。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济源全市农村集体成员实现分红1.01亿元。

  ——完善了社会治理体系,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股份制改革,许多村选举产生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两委”各司其职,政经分开,村级管理更加规范,支出收益更加透明,村民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感明显增强。

  但是,在改革的探索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上不去,很难凝聚起内生动力。因此要层层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改革氛围,调动干部群众的自主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变被动为自觉。

  目前,国家没有出台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的意见,股权融资、流通还面临障碍。建议由央行制定集体资产股权抵押担保方面的法规文件,明确评估机构、贷款形式、贷款流程和风险防控等具体措施和方法,为基层实践操作提供遵循。